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95~2007年劳动争议数量
所属图书:中国劳动者维权问题研究
出版日期:2011年6月
关键词:
非正式工人团体与中国工人组织形态的变化

非正式工人团体的出现

全球化、市场化和现代工业化共同作用于中国劳动者,在工人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上影响着工人的权利意识及行为选择。工人组织形态出现了新的变化,自发性工人集体组织不断涌现。研究显示,目前在中国已经有71家非正式工人团体,其服务范围已经能够覆盖中国主要的工业及生产基地(Wang,2008)。在中国劳动关系中,非正式工人团体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劳方主体呈现出工人个体、工会和非正式工人团体的三者互动。作为劳动关系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劳方主体,其构成更加复杂化了。

从纯粹的法律意义上看,自发性的工人集体组织不属于正规、正式的劳动者代表机构,本文将之统称为非正式工人团体。非正式工人团体的定义,是由许叶萍、石秀印(2006)较早提出的。他们认为,非正式工人团体是基于工人个体之间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网络”化的组织形式,就其性质来说,它目前既不属于体制内(被法律法规等正式承认),也不属于体制外(被法律法规等正式排斥)。

按照这个定义,中国非正式工人团体具有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工人网络。网络具有松散和灵活的特点,没有固定的架构和工作人员,一般是工人为了表达某些利益诉求而自发组建的,这种工人网络没有在国家相关机构注册。

(2)工商注册的劳工团体。这些团体属于工商注册,但是从事非营利性的工人支持活动,同时,这些团体具有一定的组织架构和工作人员,工商注册的劳工团体通过招募志愿者的形式发展工人中的参与者或会员。

(3)民办非企业或社团注册的劳工组织。这些组织是根据中国现行的非政府组织管理条例进行注册的,能够以民办非企业(民非)或社会团体(社团)的名义开展活动,与工商注册的组织不同,民非或社团注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