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有关返乡创业现象的非正式表达
所属图书:劳动—生活均衡:返乡创业者的选择机制
出版日期:2016年4月
关键词:
问题识别:面对现实的理性悖论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社会经济发展互构共变关系的构建,农村外出打工者返乡创业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目光的聚集地。作为一种客观实在(reality),无论是在客观研究路径(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等)下的认识,还是在主观研究路径(诠释学、批判理论等)中的把握,返乡创业现象都已被赋予丰富的理解,并形成了当前硕果累累的多元化研究成果。江立华、陈文超:《创业实践与多元分析: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综述》,《学习与实践》2010年第7期。这也为我们分析和把握返乡农村外出打工者创业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依据。综合既有研究成果,透过返乡创业研究知识建构历程,辨析和界定相关议题中的研究问题,是本章的最终目的及本研究的坚实起点。

第一节 问题化的返乡创业及其研究建构

研究的建构首先来自于问题,既有经验性问题,也有概念性问题。将返乡创业经验纳入学术话语圈,给予其相应的学术地位,前提便是返乡创业的问题化。在问题化过程之中,经过不断地解构和再构返乡创业问题,才能推动有关返乡创业研究的前进与深化。

作为研究问题的返乡创业

自1989年第一次“民工潮”之后,农民进城的规模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三四千万人基础上逐渐呈现大规模上升的趋势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21页。,流动的形式也逐渐突破以往“离土不离乡”的形式,走向“离土又离乡”的多元化格局,范围扩大到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地区。在农村推力与城市拉力的作用下,流出行动连接着农民与农村现代化。其可谓当时的主流行为,是一种兼具形式与实质理性的现代社会行动。用农民自己的话语进行表达,“挤破脑袋往外走”。如果此时从城市往农村回走,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