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老年流动群体的不同需求与分类治理
所属图书:东亚公共性重建与社会发展:以中韩社会转型为中心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关键词:
“流动公共性”与“老漂族”的精准治理

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再加上快速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人口的流动,近几年出现一个老年人流动群体增多的新现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流动人口2.6亿,60岁以上流动人口达到1.7亿。何惠亭:《代际关系视角下老漂族的城市适应研究》,《前沿》2014年第9期。因此出现了“老漂族”这一新名词,它是老龄化社会和人口流动双重压力的产物。该群体在社会保障缺失和社会融入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老漂族”在来到陌生的城市之前可以享受当地的各类社会福利,以及社会网络的物质与情感支持。当他们迁入异地后,附着于其身上的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社会网络也随之式微甚至消失,致使其在生活、社会交往、情感方面都处于危机之中。从学理的角度上看,此类困境的治理之道在于公共性的转换问题,即从一种“静态公共性”向“流动公共性”进行转换。“流动的公共性”自身具有的跨越性、制度化个体主义、多方联动等特点可灵活对接不同老年流动群体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健全的社会保障和公共生活。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学术界对“老漂族”的定义模糊,尚未注意其自身存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为此,本书尝试将该群体进行分类,运用“流动公共性”的视角,找出不同群体公共性建构的着力点,以探索一种社会精准治理的新模式。

“流动公共性”的内在属性及其必要性

公共性是社会科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探讨社会团结的视角和理论体系。总体而言,公共性是社会成员共同利益得到保障,且积极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共同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状态,其目的是进入彰显个体私人理性的工业社会之后,重新将私人的理性有机整合为公共的理性。但毕竟“公共性”是西方的舶来品。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重视公共性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