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部分年度各省区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指数
所属图书:中国城镇化:路径、驱动力与作用
出版日期:2016年4月
关键词:
我国人口迁移、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分异

引言

考量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诸多领域结构与体制的变革引人瞩目且发人深省。改革开放初确立的以非均衡发展战略为先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助推东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却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日显,从而带动各类生产要素不断向东部集聚,这从客观上促使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开始松动,其结果又引致海量人口和劳动力展开了大范围的空间迁移。人口的空间移动促使迁移群体的思想逐步开放,激发了他们对高品质生活环境的向往,并对社会福利、公平与安全感产生了广泛诉求。这些变化促进了相关政策的演进,激励了社会制度的创新。同时,超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其他影响。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推动了劳动力与人力资本在特定区域的集聚,优化了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从而有力促进了区域产出的快速增长,进而在开放的环境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与人口流迁互促的局面。

上述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典型的“棘轮效应”原理,即伴随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以及户籍制度约束的逐步放松,二者逐步显现出正向“棘轮效应”:一方面,经济增长促进了人口迁移的不断演进,导致人口迁移数量、空间分布以及整体劳动生产效率得以不断提高和优化;另一方面,人口迁移又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优化配置,对经济增长不断产生正向刺激。因此,探究二者之间的深层次关系,特别是从空间分异角度审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揭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因,特别是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机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一是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界定(杨云彦,1999;蔡昉,2000、2003、2001;段成荣,2001;王桂新,2005a;许召元,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