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社会捐赠款历年变化(2008~2013)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组织响应自然灾害研究
出版日期:2016年2月
关键词:
社会组织回应自然灾害的历史及相关政策演变

第一节 概述

2008年以来,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社会组织在自然灾害救助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成果亦逐渐增多。之前,社会组织参与自然灾害的文献很少见,而且非常零散。之所以如此,结社不发达、社会组织不活跃可能是重要的原因。此外,这还与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组织与国家同构、社会组织成为后者的意识形态传输工具密切相关。诚如梁其姿所言:“慈善济贫组织的发展,从明末至清末,虽然有数量上的大幅度增加,及组织方面的变化,但一直没有将救济问题变为‘经济问题’。慈善组织的重点仍在‘行善’,即以施善人的意愿为主,受惠人的需求为次。换言之,慈善组织的功能一直停留在教化社会之上,而没有转化到经济层面”,即“目标一直停留在意识形态的灌输之上”。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第1页、第307页。

1949年以后,政府开始对社会组织进行规范管理。1950~1951年,政府先后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和《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奠定了中国社会组织管理的早期基本制度框架。随着全能主义国家的建立,自治性社会组织或被取缔,或被行政吸纳。“到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一个相对独立的、带有一定程度自治性的社会已不复存在”孙立平、王汉生、王思斌等:《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与此同时,一批人民团体相继成立。“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组织的发展几乎全部停滞。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组织开始恢复发展,至1988年归口民政部门管理以后,有了经济基础的直接推动力,加之20世纪90年代的两次大范围清理整顿,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三类社会组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