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福安农户自立服务社贷款等级的变化
所属图书:社会企业评论 2013年卷(总第1期)
出版日期:2013年6月
关键词:
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的福建经验

福建省福安市、霞浦县的试点工作始于2002年与2003年,两地的小额信贷项目都由当地的农户自立能力建设支持性服务社(以下简称农户自立服务社)具体负责实施。十多年来,两地农户自立服务社结合当地实际,面向广大乡村农户,坚持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项目的运作模式及其扶贫开发精神,努力耕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它们不仅使自己由小到大,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发展,而且为当地农户的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扶贫工作成效明显,福安、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集体、个人先后都获得了多种奖项。如: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多次(2005年、2006年、2008年、2009年、2011年)荣获中国扶贫基金会授予的农户自立项目先进集体称号,并有8名员工23人次获得先进个人称号;福安农户自立服务社2006年获中国银行业协会“最优秀小额信贷机构”奖,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获中国扶贫基金会“优秀团队”奖。央视经济频道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国财经报社、福建日报社等新闻单位也曾多次对服务社项目的不同层面进行了采访报道。服务社项目还受到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关注,美慈组织、格莱珉基金会、福特基金会、法国的沛丰基金、台湾的喜马拉雅基金会等曾先后十多次到霞浦考察服务社项目。有关部门充分肯定了福安、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并总结福安、霞浦经验,在全国其他省份推广。如:2006年4月21日,时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在福州听取了福安、霞浦两地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工作汇报后表示,要很好地总结经验,并在全国其他县(市)推广该项目。同年底,“全国扶贫办小额信贷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福安、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项目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如:刘国旺对早期福安市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项目运作模式的合理性做了探讨。刘国旺:《一千元打开贫困的枷锁——福建省福安市、霞浦县小额信贷试点项目纪实》,《西部财会》2004年第3期。甘少浩以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2004年1月份至6月份的基本运作数据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影响小额信贷项目持续性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提高项目绩效的可行途径。甘少浩:《如何提高非政府组织小额扶贫项目的自我持续能力——福建省霞浦县农户自立能力建设支持性服务社调查》,《金融与经济》2005年第5期。温小龙的文章介绍了福安市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的发展概况、运作模式及扶贫开发的成效,并对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温小龙:《成立农户自立服务社,探索小额信贷扶贫新路子》,《金融博览》2008年第2期。郑寿明等则从农村微型金融组织演变的角度考察了福安农户自立服务社的若干发展趋向。郑寿明、吴滋兴、陈晶平:《农村微型金融组织制度缺陷与改进路径》,《福建金融》2010年第7期。上述文章虽已涉及福安、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项目发展的相关层面,但它们主要是从农村金融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既没有对服务社发展进程的考察,也缺乏深度分析。因此,对福安、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项目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化。笔者以前述研究及实地调查为基础,运用相关理论,从社会企业成长的角度,考察福安、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的发展路径,分析农户自立服务社的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福建经验的借鉴意义。

福安、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的发展路径

福安、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项目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成立的,也是适应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一)服务社的成立

福安市、霞浦县两地皆处福建东北部,依山傍海,现属宁德市管辖。在宁德各市县中,福安、霞浦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但由于过去陆上交通不便利、长期海防建设等原因,发展仍然滞后。福安市全市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8.5公里。2007年,该市共有161122户599488人,其中农业户有108116户491372人,分别占67.1%、82%。福安市是全国畲族人口最集中的聚居地,畲族人口近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分别占全国和全省畲族人口的9.7%和16.7%。全市土地总面积282.015万亩,其中丘陵山地226.6万亩,水域、滩涂22.7万亩,耕地32.6万亩。1986年,福安市被列为国家贫困县。霞浦县陆地面积1682.9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4公里,浅海滩涂面积104万亩。该县辖1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315个行政村。至2007年,全县总人口51.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38万人,占86.31%;非农业人口7.04万人,占13.69%;有畲族、回族等少数民族4.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4%。

福安、霞浦经过第一阶段(1986—1994年)八年大规模扶贫和第二阶段(1994—2001年)“八七扶贫攻坚”后,贫困问题虽然得以缓解,但仍未能根本解决。据统计,2005年霞浦县农村收入在1000元以下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有6771户15447人,收入为1000—1500元未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有6472户22335人。2007年,福安市人均纯收入1100元以下的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2020户8889人,人均纯收入1100—1500元的未稳定解决温饱的相对贫困人口有11570户52065人,人均收入1500—1800元的低收入户有22300户108160人,尤其是老区和少数民族山区还存在返贫现象。

由于大部分人口多分布在面积广大、距离偏远的山区、海岛,行政村以下的贫困农户很难获得信用社或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的贷款。多数贫困农户又无法提供担保或抵押,传统的信用社服务方式很难适应农户多方面的需求。而且,信用社的运作方式也很难与农业生产季节性对资金的需求节奏相合拍。此外,贫困农户由于经常接受政府扶贫救济资金救助,“等、靠、要”的思想十分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精神,2001年12月,福安市政府与福建省扶贫办、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建立了福建省首家农户自立服务社即“福安市农户自立服务社”,针对贫困山区农户开展小额贷款扶贫项目。霞浦县也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福建省扶贫办联合,于2003年8月成立“霞浦县农户自立服务社”,正式启动农户自立(小额信贷)扶贫开发项目。两地服务社属于当时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全国开展的七个“农户自立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试点县(市)之一。

(二)服务社的公司化

福安、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成立后,服务社形态经过了2005年、2008年两次调整。2005年10月之前属于项目型,即由中国扶贫基金会、省扶贫办、市(县)政府三方合作,在当地民政局注册,省扶贫办出资本金,中国扶贫基金会进行项目指导,服务社主任(当地扶贫办副主任)充当法人。这种形态属于“政府+中介组织”的模式,试图发挥政府和社会中介双方的积极性和优势,属于从传统政府主导型扶贫方式到社会企业自下至上扶贫方式的转变阶段。当时,资金有限,只有福建省扶贫办以软贷款的形式注资的500万元,放款也较少。

200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提出由项目型小额信贷机构向机构型小额信贷机构转变的战略部署,在国内率先建立直属分支机构开展信贷业务。同年6月,福安、霞浦、六枝农户自立服务社施行转制。改制后,服务社法人代表为时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部主任刘冬文,服务社正式成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部下属机构。此后,中国扶贫基金会通过向商业银行借贷等方式向福安、霞浦服务社投入大量资金,两地服务社资本金迅速扩大。福安农户自立服务社2007年增加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700万元,2008年再增加渣打银行贷款650万元。郑寿明、吴滋兴、陈晶平:《农村微型金融组织制度缺陷与改进路径》,《福建金融》2010年第7期。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2005年增加资本金500万元,2006年增加200万元,2007年再增加500万元,总额达到1700万元。《霞浦县农户自立服务社基本情况》(内部资料),2012年6月6日。服务社的放款总额也不断上升。2008年11月18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将小额信贷项目部转制成为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随后,福安、霞浦服务社成为中和农信下属分公司,服务社业务得到更大发展。在融资方面,中国扶贫基金会予各地服务社更大的支持。资金紧张时期,中国扶贫基金会会向服务社调剂下拨资金。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在春节到来之前的一两个月,都会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拆借资金600多万元,因此实际拥有本金差不多是2300万元至2400万元。2011年5月,福安市财政又以一年一借的形式向服务社注资1000万元。目前,福安市农户自立服务社固定资本金达到了2800万元左右,加上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调剂,本金最多时达到4500万元至4600万元。来自笔者对福安、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的调查。

表1所示为2002年以来福安农户自立服务社放款笔数、放款总金额不断扩大的状况。小额信贷放款笔数从2002年的2560笔增加到2011年的4568笔,2011年放款笔数是2002年的1.78倍;放款总金额从2002年的354.8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4863.7万元,增长了12.7倍;平均每笔放款金额从2002年的1386元增加到2011年的10647元。

表1 2002—2012年福安农户自立服务社放款金额的变化

表2数据显示,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年度贷款的发展与福安的情况有所不同。因为2009年5月以后,服务社逐步淡化联保贷款,发展个人贷款,所以放款笔数没有大变化,放款总额和单笔额度却在增加。笔者2012年6月4日至16日对福安、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的调查。

表2 2003—2012年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放款金额的变化

(三)服务社放款金额的梯度上升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金的大量增加,农户自立服务社根据实际情况和农户的要求,不断提高贷款额度。表3、表4十分清楚地显示了十多年来,福安、霞浦两个服务社小额信贷放款额度梯度上升的实际情况。

以福安服务社为例,贷款金额已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变化。其中,小组联保信贷的放款单笔最高额已从3000元上升到12000元。到2010年,针对进城农户经营性项目资金的需求,服务社推出了一级最高3万元和二级最高5万元的个人担保贷款产品。

霞浦服务社的情况大体相似,所不同的是,该社各种产品的推行往往交叉进行,而且较早进入不同产品的尝试。

表3 福安农户自立服务社贷款等级的变化

续表

表4 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贷款等级的变化

(四)服务对象与内容的拓宽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福安、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的对象和产品内容大大拓宽了。以福安农户自立服务社为例,初期坚持基金会的理念和运作模式,把人均年纯收入在1200元以下和1200—1500元的贫困户、低收入户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小额信贷项目区主要分布在该市的偏远山区、畲族地区和连家船民聚居区等贫困地区的10个乡镇。在5800户借贷农户中,畲族和连家船民借贷户达到了1000户。刘国旺:《一千元打开贫困的枷锁——福建省福安市、霞浦县小额信贷试点项目纪实》,《西部财会》2004年第3期。至2009年6月末,其贷款客户已覆盖到全市17个乡镇,166个行政村,343个自然村。郑寿明、吴滋兴、陈晶平:《农村微型金融组织制度缺陷与改进路径》,《福建金融》2010年第7期。到2012年5月底,小额信贷项目累计给50562户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资金24061.8万元。项目覆盖全市18个乡镇,205个行政村,379个自然村,覆盖农业人口23.6万人。其中畲族人口占35%,老区基点村人口占20%,先后扶持农户发展项目98个。《关于福安市农户自立服务社开展小额信贷扶贫项目的经验介绍》(内部资料),2010年6月1日。在2009年之前,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项目主要服务于山区乡村农户,2009年以后,逐步转向沿海的乡镇。农户自立服务社产品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前所述,单笔放款额度增加;二是个人担保产品的推出。在2008年之前,小额信贷项目帮扶的对象主要是村中农户,2008年以来已开始以个人担保贷款的方式对进城农户进行帮扶。

福安农户自立服务社现有员工16名,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现有员工14名。前期信贷员流动比较大,现在都已比较稳定,有的信贷员是从服务社刚成立时就开始在社里工作的。

福安、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运作模式分析

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项目在农村扶贫开发中成效明显,离不开它所遵循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笔者认为,农户自立服务社运作模式的核心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式发展理念实现多赢目标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引入了参与式发展理论。“参与式发展的理论认为,外部的支持固然重要,但当地人在一般情况下有能力认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强化和提高当地人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参与式发展要促进人们自主地组织起来,分担不同的责任,朝向一致的发展目标。”“参与式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建立‘伙伴’关系;社区需求原则;尊重乡土知识、群众的技术与技能和执行者主人翁地位;重视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只看重结果。参与式发展思想的核心在于:强调发展的焦点应是人的发展,人并不是一个被动和消极的客体,而是发展过程的主体。只有人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强化,这种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叶敬忠、刘燕丽、王伊欢:《参与式发展规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11页。

实践证明,农户自立服务社在开展小额信贷扶贫开发中,很好地贯彻了上述参与式发展的理念。中国扶贫基金会为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制定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农户自立服务社是按照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要求和章程运行小额信贷项目的。农户自立服务社的核心精神有三点:一是为真正需要帮助的农户提供金融服务,使他们能够获得从事创收性活动的启动资金;二是通过非金融服务,提高贫困农户的自立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自立和自主的信心,帮助他们稳定增加经济收入,帮助他们进行能力建设并创造机会;三是实现操作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一个有实力、有明确目标的机构,能够在财务上自负盈亏,能不断地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具体的操作方式是按照自治组织原则,推动小组联保,组建农户中心。同时,通过自治组织运行,把扶贫和发展的目标要求转化为贫困人口自己的内在要求。农户自立服务社具体的运作方式大致如此:第一,由农户自立服务社公开招聘乡镇信贷指导员。由信贷指导员负责协调具体项目的实施,帮助社员选准微型项目,拓宽生产途径,组建农户互助组织。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4—7名符合客户标准的农户自愿组成联保小组,并以村为单位由五个以上小组成立农户中心。第二,由入社的贫困户提出贷款申请,服务社组织审查,采取“小额信贷、整贷零还、五户联保、不需抵押”的形式,将资金直接投入贫困农户手中。根据贫困农户微型项目实施情况和还贷表现,评定一、二、三级农户,单笔贷款额度逐级提高。第三,积极开展农户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小额信贷知识、公共知识、法律常识、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等,采取音像教学、背包图书馆、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设立技术示范户以及在农户与农技站、畜牧站等农技服务部门之间牵线搭桥等形式。

“参与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扶贫理念,其特点是实施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强调受益群体广泛参与项目决策、项目规划、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结果的评估等,给予受益群体更多的参与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机会与权利,提高受益群体的能力,通过受益群体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彻底摆脱贫困。”任燕顺等:《扶贫开发模式与方法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第537页。谢岭下村雷石坤的成长历程就是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参与式理念使贫困户摆脱贫困、走向自立的一个典型例子。

福安市社口镇谢岭下村是雷、蓝两姓居住的畲族村,有农户110多户。从这里到镇里办事要翻山越岭走20公里,该村一直是信贷盲区。畲族村民雷石坤曾经连20多块钱也拿不出。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一家四口借住在村小学校里。由于体力单薄,务农辛苦,雷石坤成天沉迷于赌博、喝酒。当小额信贷消息在村里传开后,雷石坤动了养猪的念头。经过申请,2002年雷石坤向农户自立服务社借贷了3000元。当时村里向服务社贷款的有70多户,现在仍有60多户继续与服务社合作,包括雷石坤。他用其中的2000元购买了6头小猪。更让他这个养猪新手安心的是,与贷款一起送到他手中的还有跟踪服务与信贷员送来的相关信息。在后来的三年时间里,雷石坤到福安农广校学习,获得了养猪技术。目前,雷石坤有4个猪舍,160头存栏猪。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有20多户养猪户。2010年,雷石坤又开始养殖獭兔。在信贷员的介绍下,雷石坤到宁德市畜牧兽医站学得了养兔技术。现在他最多时养獭兔1000只。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经有10多人养兔。2010年,雷石坤盖起了2层楼房,近200平方米,花了14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其他村民也开始盖新房。

(二)以熟人社会为基础建立信用机制

良好的信用基础是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恰恰在这一点上,传统的小额信贷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农户自立服务社在制度上也为此进行了精心设计,采取了诸如“五户联保”、“小组首次放款3-2制”(即一组5个联保农户,放款时先放3户,等过60天3户收款正常时再放其他2户)、信用评级等措施完善小额信贷的信用机制,甚至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高农户的信用记录。事实上,农户自立服务社的信用基础乃是熟人社会。

首先,服务社的信贷员都来自本地乡村,语言相通,能够很好地进行沟通,他们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十分熟悉。这既是服务社展开宣传和动员工作的基础,也是服务社建立小额信贷信用机制的前提。其次,“五户联保”即按照自愿的原则,由4—7名符合标准的农户组成联保小组,更凸显了熟人社会的作用。联保小组是基于经济目的成立的,但由于地缘、血缘或亲缘关系,农户间都十分熟悉。为了更好地共同抵御风险,承担联保责任,通过“五户联保”这种形式把信用不好的筛选掉了。在还款时,面子、习俗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再次,中心主任发挥作用。中心主任一般都是村中德高望重、诚信度较高者,他们的判断一般都比较正确。信贷员依靠中心主任发挥作用无疑使信贷风险进一步降低。进行个人担保贷款时,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项目明确规定,除担保人外,必须有一个共同借款人。共同借款人可以是配偶、兄弟姐妹等至亲之人。这应该是“联保”制精神的延伸。

以熟人社会为基础建立的信用机制是符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它不仅使小额信贷项目在农村不断发展壮大,也改善了农村的信用环境。小额信贷的逐月还款和五户联保机制强化训练了贫困农户的诚信意识,让他们养成了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好风尚。在霞浦的一些村落,农户经过农户自立服务社项目的锻造,已脱胎换骨,诚信意识大大提高。“农民是讲信用的”成为共识。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也逐步进入农村向农户贷款。甚至有的农村信用社也采取小组联保的方式给农户贷款,与农户自立服务社争抢客户。

(三)依托县域经济推动项目发展

农户借款能够增加收入和提高自立能力,一个重要的外在条件是县域经济有较好的基础。因此,紧紧依托县域经济是小额信贷扶贫开发项目得以顺利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据笔者观察,福安、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项目大多与当地县域经济有联系。福安市除了电机、船舶、保健按摩器等产业外,目前还有茶叶、葡萄种植、水产养殖、畜牧(猪、兔养殖)等产业较为著名。农户在选择微型项目,信贷员在指导农户拓宽生产途径,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时,都有意无意地与县域经济挂钩。霞浦县14个乡镇中有8个是沿海的,霞浦经济的相当部分与海产养殖业(如海带、紫菜、黄花鱼、鲍鱼、海参养殖)相关。因此,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信贷项目大部分服务于水产养殖业。如霞浦县溪南镇东安岛上的东安村共有农户500多户,绝大部分从事海带养殖。2004年,该村海带苗大量死亡。在缺乏资金购买新苗的情况下,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向该村270多户农户每户放款1500元用以购买新海带苗,使该村海带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

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以县域经济为依托得到顺利开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小额信贷项目的发展也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到目前为止,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扶持了一万多农户经营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等三大类53项微型项目,项目成功率99%,为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1亿余元,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户、致富能手《霞浦县农户自立服务社基本情况》(内部资料),2012年6月6日。

农户自立服务社福建经验的启示

小额信贷项目使得社会低收入者获得启动资金,发展微型项目,走上自立之路,这是农户自立服务社的社会目标。但同时,它自己又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依据社会企业的定义“社会企业是介于传统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以社会责任感而非利润驱动的,为实现既定的社会、环境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而进行商业交易的组织”潘小娟:《社会企业初探》,《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7期。,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和农信公司的分公司农户自立服务社就属于社会企业。从社会企业的角度看,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的福建经验至少能给我们以下三点启示。

(一)社会企业是一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福安、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从项目型到机构型,再到公司型的成长路径表明,社会企业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社会企业的制度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农村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农户自立服务社的小额信贷项目关注的是被商业银行忽视的低收入弱势群体,它发挥了政府自上而下扶贫难以发挥的作用。福安、霞浦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