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拉萨市部分年份公共交通情况
所属图书:拉萨十年变迁(1994~2004)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关键词:
拉萨市交通邮电发展概况

1994~2004年十年间拉萨市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情况

天堑变通途,交通更畅通

和平解放前,西藏基本上没有公路,主要的交通工具是牦牛,“舟车不通,唯一之交通工具是乌拉牛马,行李箱物由牦牛驮运,人则乘马缓行”。从四川康定到拉萨,共有74站,换乌拉37次;从拉萨到印度,到达边境线,需要21站,亦用乌拉牛马。20世纪30年代,吴忠信代表国民政府入藏主持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坐床仪式,对落后的交通状况触及颇深:“西藏交通,在现今二十世纪,可谓最落后之民族,铁路无一里之建筑,汽车路仅由拉萨至罗布林卡一小段,并他飞机、轮船等近代交通利器,一无所有,代步运物者,惟牛、骡、马、轿而已……将来欲谋西藏交通之发展,第一先须从飞机、汽车路着手,方足以言巩固西防也。”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黄慕松、吴忠信、赵守钰、戴传贤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第87~89页。

《十七条协议》签订后,人民解放军进入拉萨,历经数年努力,牺牲了许多的战士,修建了川藏、青藏及新藏公路,铺设了数千公里的“哈达”,联结了内地与拉萨。接着开辟了成都到拉萨的空中航线,此后汽车、飞机替代了牦牛,西藏地方运输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是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下,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拓展内地至拉萨及西藏各地的公路,空中航运也日益频繁,交通条件大幅度改善,对外开放通道顺畅

1.公路网络通达能力大幅度提高

1994~2004年10年间,国家在拉萨市投入了大量资金,不断改善基础设施,逐步建立起拉萨市对外开放的通道,为拉萨市形成全方位开发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由青藏、川藏、滇藏、新藏、省道207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