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价值观类型及题目
所属图书:《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实施社会影响评估
出版日期:2010年5月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实施对社会心理的影响

执行概要

本报告采用社会研究的程序,以《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为基础,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经验事实的分析并与其他评估工作结果相结合,采取快速农村评估法、模型评估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技术,对《总体规划》的实施对灾区居民生活安全和社会心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估。

结果表明:自规划实施以来,国家和有关部门加大力度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严格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抗震标准,建立灾害避难所与储备基地,进行救灾应急物资储备,扩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等,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居民的生活安全,灾区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居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灾害应急意识明显提高,社会治安形势平稳可控,没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但国家对安全建设的资金和项目投入比例较小,恢复重建步伐相对缓慢。

地震对民众的心理和谐状态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政府在地震后采取的各项救灾措施产生了积极影响,民众心理和谐程度的降低幅度不大,心理状况也有了一定的恢复。灾后,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及居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灾民的抑郁、孤独感、焦虑等心情逐渐减少,并渴望逐渐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大部分灾民认为用于救灾、恢复重建的物资和资源的分配非常合理,社会型和政治型的灾民比重有所上升。但持有实用和享乐价值观类型的人员比例仍然最高,灾民抑郁、孤独感、焦虑等心情有所减少但幅度不大,这表明灾民的心理有所恢复,但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持续而长期的投入。

规划实施后,灾民对政府、心理援助和法律援助的满意度仍非常高。但随着抗震救灾工作从救援安置转到灾后恢复重建,由地震带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灾民对政府等提供的心理、法律援助满意度呈现降低的趋势。

针对上述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