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96~1998年城镇失业率
所属图书:中国生活质量:现状与评价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
关键词:
劳动参与状况及其评价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劳动参与是人民生活基本保障的必要条件。就业是人们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以进行劳动,获得收益。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也是社会参与和体现个体价值的主要形式。就业不仅涉及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配置、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还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问题。据2001年《社会蓝皮书》调查报告,就业已成为中国居民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看,就业是人们生活质量的保证,失业意味着贫困。《中国城镇居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发现,收入水平低下,经济困难是多数居民对生活状况不满的主要原因,下岗和失业人员、工人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较低。可见,就业是评价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客观标准。准确把握“十五”期间中国劳动力供给、需求及其失业状况,做好就业与失业的统计工作,不仅能够使我们摸清劳动力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的家底,而且能够客观地反映失业人员所处的状况,从而为制定就业政策、失业安置与保障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整个国民经济形势进行总体判断和科学预测。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人民劳动参与状况。在本研究中评价劳动参与状况采用两个指标,即就业率(或者城镇失业率)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

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概貌

1.从业人员和人口增长

从表3-1可以看出,中国人口1998年与1996年相比增加了2421万人,增长2%,从业人员1998年比1996年增加了107万人,增长1.6%,从业人员占总人数的比率1996~1998年分别为50.26%、56.3%和56.03%。单纯从数字来看,三年内中国从业人员增长速度略慢于人口增长速度,但人口结构已经从年轻型、增长型转为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