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洛本卓乡金满村路本登的生业样态
所属图书:当代日本中国研究(第三辑 经济·环境)
出版日期:2014年9月
关键词:
地方居民与国家之间——湄公河流域的森林资源管理

◎ 原文刊载于〔日〕秋道智彌編『モンスーンアジアの生態史 第3巻くらしと身體の生態史』、弘文堂、2008、229~244頁。

◎ 王宗瑜 译

前言

森林有不同的种类,这些种类被称为“群系”,惠特摩尔就将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分为14个群系(Whitmore,1984)。根据这种大致的分类法,包括湄公河流域在内的东南亚大陆上所分布着的大部分都是季雨林。季雨林又被称为雨绿林,存在于有着明显旱季的热带地区,其特点是旱季落叶。每年10月,当风向变成来自青藏高原的西北风时,东南亚大陆就很少降雨。在旱季即将结束之际,树木落叶、杂草枯萎,整个森林呈现出一幅以土黄色为基调的景观,毫无生气,满是尘土。待翌年4月风向转为东南之后,树木会因着雨季的第一场雨而发芽,森林会再次回复到充满生机的绿色,这也是之所以称其为雨绿林的原因。

湄公河流域的森林群系若细细分来并不仅是季雨林一种(NOFIP,1992)。即使在季雨林地带,因着海拔高度和土壤条件的不同,在局部地区也会出现其他类型的森林。在没有明显旱季的地区还有相当于日本的常绿阔叶林的常绿林。湄公河流域从位于西北的青藏高原一直绵延到了位于东南的南海,若沿着该流域看下来,你会发现除季雨林之外的各种森林适应着自干燥低温到湿润热带的各种环境而连绵不绝地存在着。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厘清湄公河流域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历史。

一方面,一说起森林“资源管理”大家就会想到现代的、科学的管理体制,实际上当地居民所采用的传统森林利用方式也算是广义上的森林“资源管理”。人们在潜隐于地区性社会当中的传统知识的基础上,在意识到将森林视为“资源”之前、根本没有对森林进行“管理”的意识的时候,就已经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