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85年五类地区教辅1—12级工资
所属图书:河北农业大学校志(1902—1988)
出版日期:1992年8月
关键词:
第十二篇 教职工队伍

专任教师和教辅人员

一、专任教师

(一)来源和发展

清朝未年废科举办新学,1902年直隶农务学堂教师,多为留日或少数留学欧美归国的学者应聘而来,也有清科举制度培养的旧知识分子,临近学堂的教师相互兼课者亦已为常。1904年直隶高等农业学堂还聘请了13名日本籍教师来学堂任教。这些教师业务素质较高,都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1912年第一任校长黄立猷毕业于日本盛岗高等农业专科学校,他精通农业各科且著述较丰富。1931年河北省立农学院时期已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教师30余人,教授、副教授12人),多为国内外知名学者,有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农学院的徐季丹(徐涉)教授,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大学林科的邵维坤教授;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的谌克终、丰裕恒教授;毕业于江苏南通农科大学的施仲毅教授;毕业于德国塔郎林业大学的林谓访教授等。他们对农业方面的研究都具有较深的造诣。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冠侵入保定,学院停办,教师流亡各地。

1902——1937年教师情况

1946年日冠投降,原河北省立农学院恢复,院长薛培元,聘用教师近30名(含外校兼任教师7名)。

1949至1952年,教师集中政治学习。支援农业生产,参加土地改革等运动,师资力量不足,实行聘请兼任教师制度,由农场技术人员和当地党政领导分别兼任专业课和政治课教师。当年有财政厅厅长范若一、省公安厅厅长王东宁、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黄华、保定市市长丁廷馨等同志兼任《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党史》及政治形势课的教师。

1952年、1954年两次院系调整,随林学、牧医、水利三系合并到其他院校,调离教师近20名。

1954年有建国前的国内外大专院校毕业生近8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