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云南卫生事业变化情况
所属图书:西部经验
出版日期:2006年6月
关键词:
健康、医疗服务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

观察与假设

(一)观察

1.本报告建立在如下观察基础之上

(1)改革以来的云南藏区社会,本报告中的“云南藏区”即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内的中甸和德钦县域内的藏区社会。并没有像西方发达社会那样按部就班地沿着“现代化的经典路径”有逻辑地递进,并没有简单重复西方社会在其早期现代化过程中出现过的一些现象:人口急速向城镇聚集并因而出现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但与人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医疗服务等都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和聚集,结果是各种传染疾病增多了,在人口聚居区(特别是在贫困人口聚居区)蔓延得很快,流行病、传染病等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人们总体的平均寿命在一段时间内不是上升了,而是下降了。

(2)相比较而言,本报告所依据的实地调查表明:云南藏区的城镇化50年来有所发展,但是还没有在当地出现大中型城市,即使是县城的规模也没有在改革以来的20年间内迅速膨胀,城区人口虽有所增加,但是还没有急速聚集,同时,由于一些相对符合实际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云南藏区的疾病控制和医疗服务水平50年来有了很大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营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朱玲在她关于医疗改革的研究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农村广大地区严重缺医少药,居民健康知识和卫生习惯极为欠缺,地方病、传染病肆虐,人民健康指标属于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国别组(World Bank,1997)。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政府一方面投资于预防活动,着重预防那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流行性疾病和严重威胁母婴生命的疾病。另一方面,整顿已有的卫生工作队伍,建立基层卫生组织。到1965年,农村绝大多数地区的县、公社和生产大队都已建立起医疗卫生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级预防保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