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飞天步行街、大型楼盘商场情况
所属图书:红花映遵义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
关键词:
遵义市红岗区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发展现状

红花岗区是遵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黔北商贸交易和物资集散地,是贵州省商贸物资进出的北大门。自改革开放以来,红花岗区总体上遵循工业优先、服务业提供配套发展的思路,继而实施“退二进三”战略,自1984年被列为“全国经济试点体制改革城市”以来,在搞活流通领域、培育市场体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1989年以前,商贸流通领域基本上是以国企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红花岗区积极鼓励和支持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在商贸领域实行经营承包、国有民营、公有私营尝试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股份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基本形成了商品种类丰富、经营特色鲜明、多层次、多功能的商业业态,使商贸流通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得到不断提高。

第一节 商贸流通业

主要成效

多年来,红花岗区抢抓机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深化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加快商贸流通业多元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流通规模不断壮大,商品交易日趋繁荣,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1989~200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1亿元增加到53.9亿元,增长12.1倍,年均增长15.39%。“十五”时期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96倍(见表4-1)。据统计,到2007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法人企业28家,从业人员4153万人,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9个,销售总额约75.4亿元。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红花岗区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1989年,红花岗区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1.4%,第三产业为24.6%,分别达到最高和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