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新疆各民族人口的职业结构(1982年,1990年)
所属图书: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族际交往
出版日期:2012年4月
关键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喀什地区各族人口分布格局变迁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或地区中,从人口学的角度来分析影响民族关系和相互交往的诸因素时,首先要关注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或者说最基本的条件,一个是各民族集团的人口相对规模,另一个是各群体的地理分布格局。

在保持本族的文化与宗教传统、争取经济与政治权利等各个方面,人口相对比较多的大民族在族际竞争中一般具有优势;但是人口规模较小的民族,如果其人口相对集中聚居在一个或几个地区,也可以在局部地区形成自己的“社区”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争取本族的权益。也正因为这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族群之间的文化同化和融合通常都发生在民族杂居地区,而且族际融合的主流方向往往倾向于人口较多的族群并形成主流族群对较小群体的同化。

按照政府的官方统计,在中国境内有56个正式认定的“民族”,中国政府根据苏联斯大林提出的“民族”定义,在20世纪50~60年代先后识别出56个“民族”,但是在称谓上与“中华民族”同用“民族”概念,容易引起歧义。所以我参考其他多种族、多族群国家的称谓,建议保留“中华民族”(Chinese nation)的名称,把56个“民族”改称“族群”(ethnic groups)(马戎:《民族与社会发展》,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第156页)。而且各族人口规模之间的差别很大。按照2000年人口普查的统计数字,中国既有人口超过11亿的“汉族”,今天中国的“汉族”,实际上是以中原地区的文化群体为核心,在几千年历史中不断融合了周边其他群体而逐步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马戎:《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研究》,《民族社会学研究通讯》1999年3月总第15期)。有19个人口超过百万的族群,还有7个人口在1万以下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