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平武县旅游协会白马风情分会祥述家村旅游接待户综合评定公示栏
所属图书:旅游人类学
出版日期:2013年8月
关键词:
民族旅游的麦当劳化:白马藏族个案研究

民族旅游与“麦当劳化”

对于什么是民族旅游,民族旅游,英文称作Ethnic Tourism,Aboriginal Tourism或者Ethnictourism。学者们从各种角度进行了界定。辛奇和巴特指出,民族旅游是一种资源型观光模式,旅游目的地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动力(Hinch & Butler,1996)。台湾学者谢世忠将民族旅游定义为,“到一个与自己文化、种族、语言或风俗习惯相异的社区或展示点参观他们”的一种旅游方式(谢世忠,1994)。麦金托什认为游客去民族地区旅行的目的,是为了观察文化的展现和奇特的生活方式(Mcintosh & Goeldner,1995)。科恩把民族旅游看做“旅游观光的一个变种,旅游目的地居民在社会文化上属于非主体民族,他们所居住的地域由于自然生态与文化上的独特性、差异性而被贴上了旅游的标签”(科恩,2001)。从以上学者的观点看,民族旅游经常被当做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原始的、乡下农民的一种旅游形式,主要表现在东道主和旅游目的地所提供“旅游产品”的异域风情之中(Kawasaki,2000)。民族旅游的独特之处在于差异性,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差异是吸引游客的最重要卖点。旅游目的地社会与游客之间的文化差异越大,与游客工作环境的区隔越大,对游客的吸引力也越大。因此,民族旅游的特征在于强调和突出自然景观和文化、生活方式的差异性(刘志扬,2005)。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扩张,文化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民族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商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的跨区域、跨民族的趋势,文化相互借用和复制的成分不断增多,尤其是一个民族内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