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我国西南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单项因子指数取值
所属图书:中国土地开发整治与建设用地上山研究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
关键词:
中国西南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云南芒市为例

引言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历史阶段,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扩大城市用地面积、调整空间布局是每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修编的核心任务[1]。近年来,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与保护耕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追求经济利益,建设占用耕地的现象日益严重。尽管国家实行了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占优补劣”的现象较为突出。把自然条件较好的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转化为建设用地,在开发难度、资金成本和人力耗费上都远低于其他类型土地的转化,在利益的驱使下就进一步导致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本国策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因此,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分析与评价已成为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

土地资源稀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3],这种现象在西南山区更为突出。面对有限的坝区优质耕地不断地被各种非农建设(尤其是城镇建设和工业化发展)大量占用的严峻形势,云南省政府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 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云政发〔2011〕185号)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加强坝区耕地保护和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思路——人往宜居山坡移,田地留给子孙耕。云南省今后加强耕地保护和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为:继续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走山坝结合、组团式发展的路子,建设山地、山水、田园城镇,努力实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云南特色城镇化发展目标[4]。因此,本研究在保护坝区耕地、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实施山地城镇化战略的指引下,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为例,尝试开展中国西南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