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从优势视角出发,聚焦农村第一代大学生代内教育帮扶行为,探讨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对农村家庭教育再造以及增加代内成员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所产生的激励效应与辐射作用。结果发现,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在当代新“孝道”、身为“老大”的使命感、家庭整体观的家庭伦理以及有能力为之的个体能为的驱动下主动回馈家庭,用所获得的文化资本积极实施代内教育帮扶,通过亲身扶智赋能和扶植代理人的方式,给予同代...
2020年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后,进入共同富裕的新发展阶段,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教育领域也从消除教育绝对贫困转向解决教育相对贫困。基于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结合现阶段义务教育发展情况与国家政策,运用德尔菲法等,本文构建了包含22项指标的义务教育相对贫困识别指标体系,通过引入“贫困发生率”的理念和方法,评估西部6个区县的义务教育相对贫困发生率,验...
教育反贫困是国家反贫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应对之策。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当口,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反贫困观尤为重要。新时代的教育反贫困观呈现两方面转向趋势,即从偏重外部帮扶转向提升内生动力,从分配正义转向承认正义。在其转向背后,“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价值观念揭示了教育反贫困的内在逻辑。这为激发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实...
本文运用历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9万多个家庭的样本数据,使用多项统计指标,系统考察了从晚清普及学校教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我国教育代际绝对流动性和教育代际相对流动性演变的时间线索,讨论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我国教育代际流动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教育代际绝对流动性表现优异,体现在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底层-底层概率指标方面,在100多年的时间尺度上呈L...
2020年中国已取得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胜利,2020年后推动共同富裕进入新发展阶段。鉴于此,在当下这个历史节点,全面总结和系统检视我国教育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取得的成就,厘清现状与问题,研判未来五年教育扶贫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与新特征,明确提出我国“十四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教育扶贫工作的目标、内容与任务等诸项行动实施建议,对国家相关部门科学编制“十四五...
本文主要对于培育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进行经验总结以及得出启示,具体包括培育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的国际借鉴、中国实践的现实探索、政策体系构建下的中国经验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介绍教育治理体系的优化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农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为应对治理碎片化现象,学界提出了“整体性治理”的概念。理论上,整体性治理是教育行政部门以外的多元主体协同为教育系统解决问题。然而,农村基础教育治理实践经常出现教育行政部门以外的其他行政主体以教育系统为工具实现本部门目标的“逆整体性治理”现象。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逆整体性治理”将教育系统整合进庞大的行...
本文基于县域乡村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价值和实践逻辑,探讨了教育理想和现实选择、儿童成长和乡村振兴、内生机制和外部资源的互动,剖析了县域乡村教育现代化面临的在地化困境。
本文基于全国285个城市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对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建立长期增长模型检验了公共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研究发现:二者整体上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分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中低人均GDP城市的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高人均GDP城市只存在经济增长对公共教育支出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本文对福建省农村家长、教师和学生的质性调查分析表明,当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依然十分强烈,但其背后隐藏着一种循序的、动态的、矛盾的发展过程。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生成与运作遵循“认同度—意愿—行动”的基本逻辑,高等教育认知水平与特性、高等教育意愿的强度、高等教育行动的积极程度构成了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现实图景。在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化因素与农村家庭内部资源...
规模性返贫治理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