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农村减贫

1997~1998年:中国农民的基本状况

文章首先介绍了农户经济与农户社会行为。其次研究了农民流动、农村村级组织、农村社情民意。在此基础上文章作出预测与分析。

作者:樊平 出版时间:1998年01月

农业生产的监测预警

考察中国农业生产,关键是抓住粮、棉、油三种主要农产品。文章结合新的情况,对1996—1997年粮、棉、油生产走势作进一步监测预警。

作者:顾海兵 出版时间:1996年11月

农村第一步经济改革

始于70年代末的农村第一步经济改革,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家庭承包制突破了多年来已经几乎凝固了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原有模式,所以它的出现一开始就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注,并且引发了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一场热烈争论。这场讨论从70年代末家庭承包制刚刚崭露头角开始,到80年代中期家庭承包制已在全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占居主体地位也未完全结束,只不过不同时期讨论的焦点...

作者:齐鸣 出版时间:1993年06月

深化农村经济改革

1978年以后,经过五六年时间,我国农村基本完成了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中心的农村第一步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使农村生产力开始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农业生产滑坡,深化改革步履很难。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通过深化农村经济改革解决种种矛盾和问题,推动农村进一步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体从1985年起,我国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科学工...

作者:施迁 出版时间:1993年06月

农村合作经济

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建立,突破了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和“政社合一”为特征的单一的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模式。农村合作经济实践的新发展,促使人们在理论上进行新的探索《合作经济问题逐渐成为农业经济理论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讨论主要集中于解释家庭联产承包制、家庭经营是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这一实践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合作制理论等方面。随着农村经济体...

作者:朱钢 出版时间:1993年06月

农村私营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私营经济已不复存在。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农村人民公社的解体、家庭经营的普遍实行,首先在一部分地区出现了私营经济,而后在全国各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很快引起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议论,成为我国80年代经济理论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作者:王化信 出版时间:1993年06月

农村经济组织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经济界对农村经济组织问题探讨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仅就农工商联合企业、新经济联合体、股份式经济组织、社区性经济组织四种形式的讨论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潘劲 朱钢 出版时间:1993年06月

农村土地制度

1979年开始的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即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与推广,实质上就是农村土地制度,尤其是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但是1984年以前,理论界对第一步改革讨论的角度或侧重点并不是土地制度,而是农业经营体制或方式的变革。而明确、深入地讨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大体上是从1985年开始。因而,土地制度改革基本上被看作是农村第二步改革讨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就1985年以来有...

作者:曲福田 出版时间:1993年06月

农村产业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50年代起已在进行,但长期多限于探讨农业部门的内部生产结构。1978年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发展,非农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开始改变农村中长期存在的农业占绝对优势,非农产业比重很小的不合理状态。农村经济活跃了,农民生活也明显改善了。在此期间,我国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对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和讨论,也日益广泛和深入。这里仅就一些主要问题的讨论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徐祖珈 出版时间:1993年06月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旧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区域性移民,但其性质,多为生计所逼,带有“生存型”移民的特点。新中国建立后的相当长时期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基本上处于呆滞状态。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始的。从1978年后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使一部分农业劳动者从土地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开始向农村的工业、商业、服务业及城市转移。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开始了由...

作者:丁宝玲 张军 出版时间:1993年06月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