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农村合作社运动正在中国盛行。自2007年7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工商登记的农村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从2008年的10万家,增加到2012年底的68.9万家。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报告,到2014年3月,合作社已经达到106万家。参见《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报告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2014年5月...
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学界普遍认为农村合作社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然而,时隔四年之后,有学者提出并发起了“真假合作社”的辩论,学者们普遍认为,依据不同的标准,在全国已经正式注册登记的27.2万家合作社中,只有1万家最多不超过5万家的真合作社。参见刘老石《合作社实践与本土评价标准》,《开放时代》2010年第12期。缘何会引发“真假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登记注册的合作社中,大户领办型仍占主体,大部分合作社也还不够规范。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为什么大多数组建的合作社还是由大户领办、合作性质少、运作不规范、发展不健康呢?这是合作社发展初期阶段的必然现象,会随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而改善,还是存在一种内在的发展逻辑使得当前部门和资本下乡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
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农村新型合作社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国家工商总局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下文简称为“合作社”)60.01万户,比2006年的15万户多出了3倍。合作社的蓬勃发展被视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可行道路。参见黄祖辉、徐旭初、冯冠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浙江省农...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农村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30多年来,农村的年轻人中学毕业以后纷纷离开农村,农村劳动力无法再通过这一群体获得补充。老年人逐渐进入高龄阶段,也不得不退出农业生产劳动。而大量的已婚妇女滞留农村,成为农村常住人口的大多数,她们主要在家从事农业生产,这导致农业生产越来越多地依靠留守妇女,农业的女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我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生...
政府规制(简称规制)是政府为了维护公众利益、纠正市场失灵,依据法律和法规,以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手段规范特定市场主体活动的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有效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合法垄断组织,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政府对其的规制由管理规制、商业规制、技术规制、资本规制、会计规制和安全规制六项内容构成。合作社制度所具有的先天竞争劣势,是其为广泛的正外部效应所付出的成本,需要政府...
世界上的农民(业)合作社按其事业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综合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我们较熟悉,是指合作社主要从事单项事业,如产品购销等经济事业或信用保险等金融事业。它是北美和西欧国家农民合作社的主要形式,是与其农场大规模的土地经营面积和发达的农村社会分工相适应的。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界在“三农”问题的研究上超越了早期关注村民自治与农民维权的主题,把关注点更多地投向针对农村社会、经济自治组织的研究。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否修订以及如何修订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认识。认为该法应该尽快修订的理由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原有的法律调整范围过窄,如没有涵盖联合社,没有涵盖资金互助合作社,没有涵盖土地股份合作社,也没有涵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形成的社区性合作社。第二,认为合作社的内部管理不规范,尤其是少数成员控制合作社的现象比较突出,成员异质性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第三,认为合作...
如果不考虑毛泽东时代或者更前面的农民合作社运动,这一次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浪潮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蓬勃发展于90年代。目前,全国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超过14万个。参见陈晓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农民日报》2003年2月14日。因此,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门立法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近年来,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立法问题的讨论颇为热烈,刘振...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