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分子生物技术、物联网和电商平台在农产品育种和品质优化、提高农产品产量、减少农业生产污染、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业精准化投入、标准化生产、拟人化培育和智能化监管,建立农业生产者进入市场通道、搭建市场交易平台、创建农产品交易和农业生产性服务征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继前工业化社会传统农耕技术,工业化时期以机械和化学为主的劳动节约型、土地节约型技术之后...
近年来,河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有了较大发展,已由产中服务逐步向产前和产后服务延伸;农业服务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但其发展仍然面临着体制和制度环境、政策,金融,人才等几方面的瓶颈约束。因此,要改革与完善有利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与制度环境,构建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财政和税收政策体系,促进和加快农村地区金融业发展,加...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组织结构的内在冲突,根据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重新解释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宪法基础。本文认为,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难点主要是建立具有科学法理基础的成员权制度,进而提出建立成员权制度的关键是实现成员资格的开放性,根据市场交易规则和现代经济组织的基本法律规则,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态的多元化。
本文基于对山东、陕西和河南三省农民的实地调查,探讨了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参加村委会选举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从统计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对村委会选举的关注和参与程度普遍较高。在样本农户中,66%的农民表示愿意参加村委会选举;62%以上的农民实际参加了最近一次的村委会选举。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民在选举中拥有的自主权越大,其实际参加选举的概率就越大。此外,参与态...
本文在多维福祉框架下分析了作为居民福祉的客观维度的时间利用的决定。以工作与生活平衡原理为基础,本文借鉴OECD做法,以由个人活动时间和休闲娱乐与社会交往时间组成的个人生活时间作为分析对象,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人生活时间的选择具有经济理性,家庭收入的提高会使人们享用更多的个人生活时间;个人生活时间也深受社会身份、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农民阶级具有“小富即安”的保守意识这一传统理论观点对中国农业和国家发展的基本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幸福经济学的视角,利用2012年山东、河南和陕西三省农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农民确实具有“小富即安”的生活观念。对于调查到的483位农民,2012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8970元,但以10分计,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分别达到7.32分和7.33分的较高...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3年山东、河南、陕西等8个省(区)农户调查数据,将主观幸福感作为定序变量,采用有序Logit模型,探讨了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健康条件和婚姻状况等个人基本特征,经济条件、社会保障、与过往生活条件的比较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有无儿子等因素,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本文运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民福祉研究”项目组于2013年所做的江苏、辽宁、江西、宁夏、贵州5省份10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民健康满意度、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对其主观福祉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健康状况与其主观福祉高度相关,健康满意度越高的农民,其主观福祉水平也越高。相比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对农民主观福祉影响更大。
本文利用2013年辽宁、宁夏、江苏、江西和贵州五省份农户调查数据,全面分析了农村居民住房条件、住房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明显受到住房质量的影响,即使在控制了人口学特征、家庭特征、周边环境因素以及区域特征后,住房质量仍然对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产生了正向影响,说明不同背景的农村居民对住房满意度具有相似的理解,各地区之间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具有可比性...
本文基于山东省3市10村的调研,对当前我国农村的攀比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的攀比现象非常严重,而且攀比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攀比的对象主要是熟人、本村人以及具有相同特征的人。相对来说,农村大众阶层和弱势阶层更喜欢向上攀比,而精英阶层则更多的是向下攀比。农民在攀比中采取了扩大自我概念、作弊以及进行错误归因等重要策略。而过度攀比、盲目攀比以及虚假攀比等...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