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关注的是留守儿童问题。首先,本文展示了留守儿童相关的调查数据,简述了留守儿童面临的祖父母过度溺爱和缺乏父母之爱的问题。其次,本文展示了留守儿童在语文作文题上表露的心声。
本文关注的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演变动向。首先,本文分别讨论了村委会的资本化现象和村支部的资本化现象。其次,本文介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私人化现象。再次,本文简述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离村化现象,并指出离村化现象与资本化和私人化有着密切联系。接着,本文以贵州一个村庄为例,说明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半官化现象。最后,本文指出农村基层组织的现存问题对农村基层组织运行与发展有巨大的负面作用,
本文关注的是农地制度实践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相关问题。首先,本文指出农地制度实践的核心是其产权安排,并介绍了湖北省沙洋县的乡野调查情况。其次,本文描述了三个地域个案的基本情况,由此概述了农地制度实践的三种形态,并对农地制度实践三种形态的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本文指出,中国要逃脱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的困境,就要继续完善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
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作为中国人口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数量大、发展快、内部差异明显等特点。而大规模、快速人口流动的产生,对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供给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社会政策转变和社会资源供给远远落后于人口流动的速度,使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工作、生活和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也对我国的社会政策如何适应人口流动提出了巨大挑战。
本文用2011~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子女随迁情况、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进行描述统计。一方面,横向对比儿童随迁与否与儿童在基本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公共服务获取方面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通过对近五年数据的统计分析,纵向刻画五年来的变化趋势,以描绘在人口迁移流动大背景下,儿童生存发展的概况与图景,为分析人口流动对儿童的影响奠定基础。
本文分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部分资料来自定性访谈和调查资料两大部分。定性资料主要使用于2017年1月在CQ市KZ区进行的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当地中小学负责人及班主任、乡镇街道办负责人及卫生计生委相关人员访谈资料;定量资料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与数据中心于2015年开展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 (China Education Pan...
本文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深入剖析父母流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在校表现影响的事实与机制。本研究首先努力超越学业成绩单维度的限制,全面评估儿童的在校表现,进而深化关于父母流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在校表现影响的认识,其次充分考虑父母流动的自选择性,以倾向值分析法为主要实证策略,引入认知水平变量控制能力因素,有效消减内生性等的干扰。
国内已有研究开始关注留守学生和寄宿学生在欺凌事件中的被动地位,强调家庭的支持保护和学校的管理责任(王玉香, 2016;吴方文等,2016),但目前对于留守儿童受欺凌现状尚无完整系统的认识,与留守对欺凌的影响机制相关的探讨也 不充分。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采用中国人民大学2015~2016 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第三期数据,分析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现状...
本报告描述了四川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发现返乡创业人员以男性为主、中青年是主力军、受教育水平整体较高、空间分布具有区域性、行业分布以种养业为主等特征,归纳总结了四川省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经验,对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作为一种全新发展理念下的农村空间组织形态,新农村综合体是在乡村传承与城市文明、居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和农业生产需求之间的平衡点,是都市圈农村发展的主体形态。从2003年开始,成都市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新农村形态上的升级,建立了一系列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新农村规划体系,构建了农民主动参与的民主决策程序,打造了一批风格各异、宜居宜业的产业形态,盘活...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