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精准脱贫考核评估

农村社会救助实施绩效评估

本文以低保救助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数量分析方法从两个层面对农村低保的实施绩效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中国家庭营养健康调查数据(CHNS)的面板数据集,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减贫效果;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农村低保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实证分析。

作者:王磊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历史性转移:从脱贫攻坚到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消除绝对贫困后纵深推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战略路径。从摆脱绝对贫困到乡村全面振兴再到实现共同富裕,必将创造人类发展史的下一个奇迹。

作者:涂圣伟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相关理论探索

随着绝对贫困问题首次得到历史性解决,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大局”为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为要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化农村改革,以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形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者:陈文胜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互动机理

只有打好脱贫攻坚战才能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着眼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一新发展趋势作出的战略部署。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涵特征出发,两者的逻辑关系表现在战略目标和实施时间上具有互补性,实施内容和体制机制上具有一致性。...

作者:陈文胜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因此,脱贫之后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机制来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的成果,而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对于脱贫攻坚成果进行有效巩固的一个重要战略。其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前提,脱贫攻坚与乡...

作者:陈文胜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战略转型

随着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中国乡村从解决温饱、实现全面小康进入全面推进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其战略要义就是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新历史方位和农业农村发展新特点的准确把握基础上,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

作者:陈文胜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湖南案例

湖南是地处中国中部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有武陵山、罗霄山全国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为了总结湖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的成效,分析在政策衔接、投入衔接、产业衔接、主体衔接、组织衔接层面存在的主要挑战,以实地调查与书面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常宁市、麻阳县、新晃县、靖州县、武陵源...

作者:陈文胜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方案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表现在目标相连、接续推进,前者是后者的先决条件,后者是巩固前者的力量保障,二者在体制机制方面具有共同性,在政策体系方面具有互融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制度框架和价值目标要求,建立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为基本要求的基础性制度体系。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特质村庄、不同发展水平人口的具体情况...

作者:陈文胜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