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旨在评估非政府行动者、私营部门和传统援助国在国际发展合作中所发挥的作用,重点关注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双边援助情况。
本文首先将对比创新发展融资和官方发展援助及其主要组成部分————双边官方发展援助和多边官方发展援助,然后分将深入分析创新发展融资的规模与潜力,最后探讨创新发展融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首先介绍德国发展援助政策的研究价值,接着介绍德国发展援助政策的定义,然后介绍研究阶段的划分及基本架构,最后介绍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及突出的国际政治视角。
冷战时期联邦德国发展援助政策可以分为起始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期)、联邦经济合作部初期建设阶段(1961~1974年)以及联邦经济合作部巩固与实用主义阶段(1974~1989年)。这一时期联邦德国启动了发展援助政策并逐步形成政策体系和独特的发展援助机制。
冷战时期联邦德国发展援助政策的运行,受到冷战大格局、东西德分裂、国际发展援助大格局等因素的制约,形成了自己的政策特点。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国纷纷对内外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德国的发展援助政策也受到直接冲击。德国对发展援助的基本原则、援助重点、双边和多边发展援助等进行了重大调整。
20世纪90年代德国对发展援助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调整中呈现出弱化、政治化、实用化三大特征。在三大特征中,最能代表德国未来发展援助政策发展趋势的特征是实用化特征。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哪些是影响这次调整的主要因素?本章将对此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2000年至2014年底,德国发展援助政策的主要依据是《联合国千年宣言》;2015年之后,德国发展援政策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规定的目标为主要的政策基础。在这两个阶段,德国在保留和延续以往发展援助政策的同时,积极配合国际社会发展援助政策的新要求,特别是联合国的目标,制定了德国在21世纪初期的发展援助政策。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