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文献的回顾和梳理、对不同年代曾经参加中国援外项目的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等方式,综合系统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援外专家的派遣和管理等方面的历史进行回顾,并将其与西方国家的援外专家项目进行比较,从而在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援外专家的群体镜像及总结中国援外专家派遣机制的背景、过程的同时,分析中国派遣援外专家的特点、特色及相对于西方国家援外专家派遣的...
本文首先介绍国际发展合作格局的最新变化,然后评估技术合作在发展合作中的实践情况,接着总结受援国在技术合作方面的经验,最后梳理可供中国借鉴的技术合作经验。
本文从战略层面、有效支持层面、学习和问责层面对OECD成员国与民间社会合作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总结。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国家发展的制度环境还非常不完善,并没有将外交政策、援助政策、民间组织管理政策进行有效打通,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度环境。在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下,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只能是探索性的尝试。
本文首先对相对稳态的发展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和剖析,在此基础之上,重点对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实践进行知识性的总结与反思,系统挖掘中国新的发展知识的具体形态和特征,研究新发展知识的生产与应用的制度化和国际化的机制,从而把经验认识提升为知识性认知,并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对知识内容的梳理和提升、知识生产机制、知识传播的机制等。
接受国际发展援助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多/双边国际组织开展减贫合作是中国接受国际发展援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国际组织的援助不仅体现在资金投入,同时帮助中国学习和借鉴了国际先进的农村发展和扶贫的理念、方式方法。这些国际经验经过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和推广,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理论、政策和制度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扶贫...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以20世纪90年代初为界,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在人权问题上进行了重大外交战略调整。之后中国开始积极主动地参加国际人权活动,在国际人权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一年来,中国在与国际人权条约机制的合作、与联合国人权机构的合作、参与国际人权对话和人权交流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2009~2010年,...
从各类发展援助机构的演变历程与现状来看,各国都在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国际环境,虽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但在长期实践中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国际发展援助机构的未来走向和长远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等新倡议,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注入中国力量。中国的对外援助也逐渐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对...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