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该成果的主要内容由五章组成: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哲学范畴理论及其构架;第二章,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三章,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四章,我国哲学工作者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理论的贡献;第五章,当代西方哲学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启示。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历史唯物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基石。在一定的意义上,生产力理论的形成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获得是一致的。就此而言,探讨生产力概念的制定与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从理论上看,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经济运行并力图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秘密的过程中,对流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形成流通理论。1857年8月,马克思在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时,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角度,阐明了流通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认为,“流通本身只是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交换总体上看的交换”。在最广泛的意义上,马克思将交换总体分为四种形式:生产过程中发生的...
受苏联教科书影响,我们曾长期片面地把生产关系理论等价于所有制理论。但实际上,马克思完整的生产关系理论体系是由所有制和依赖两个维度构成的。前者是从生产中二要素结合方式的角度,即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角度,来定义生产关系的;后者是从生产中交往联系方式的角度,即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利益相互依赖的角度,来定义生产关系的。所有制理论大家十分熟悉,也运用得最多;而生产关系依赖理论,则...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国现代哲学和现代美学一道,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见证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争论、动荡与激变,反映出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思想文化轨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它经历一个诞生、发展、成熟和走向深化的过程,同时也经历了本土化、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值得记取的教训。20世纪下半叶,当马克...
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该成果从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结合这一视角来深化科学发展观的研究。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