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农民的行动逻辑,又并非生产生活实践需要的简单对应物,而是具有独立性的文化的一部分。更确切地说,对于农民而言决策本身的含义更多的是一种行为方式,或是一种条件的反射。相比于城市人口, 农村人口基本上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几乎是一体的。他们可以在不知道确切信息的条件下进城打工,看似一种无目标、无意识的状态,但是这种无目标或是无意识的背后...
农民不仅仅是农村生活中的成员,更主要的是能动的社会主体。因此,农民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采取自主的行动,这种 行动反过来又在改变着社会的结构。因此,本研究试图了解地方行动者生活世界中的行动过程,通过描述、分析来理解和探讨农民作为地方行动者的能动性的发挥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多样性的行动来运用其地方性的知识实现其日常生活的延续的。
农民生计行动逻辑研究调查地点张北县村庄的情况介绍。
对于中国农民研究的基本单位一直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20世纪中国乡村研究分别以农民个人、农户或家庭、村庄、集市(镇)、区域社会为研究单位考察乡村社会和农民的行为与动机。孙立平(2000)曾经提出:“对研究单位可以有多种选择,而选择不同的研究单位对所得出的结论会有很大的影响。”在以家庭为细胞的乡土社会中,农民所体现出来的行动,并不是单个农民的意愿,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各个家庭...
农户所具有的如何适应自然调整自己生计结构的能力,是其在长期的生计过程中,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行动不断调整而得以进化和发展的结果,包括从自然资源的历史变迁以及和当下现存的自然资源状况不断互动的过程中的大量积累。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户生计过程中的各种行动的选择、形成过程,是农民在特定的社区环境下与当地的自然资源互动的过程。被卷入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的现代人,虽然有部分敏锐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