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根据省域乡村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排行结果,安徽乡村在各地横向比较测评中,2010年景气指数排序处于第8位;在自身纵向对比测评中,2000~2010年景气指数排序处于第8位,2005~2010年景气指数排序处于第15位,2009~2010年景气指数排序处于第14位。
根据本书省域城镇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排行结果,安徽城镇在各地横向比较测评中,2010年景气指数排序处于第9位;在自身纵向对比测评中,2000~2010年景气指数排序处于第8位,2005~2010年景气指数排序处于第1位,2009~2010年景气指数排序处于第4位。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国家对农村公共建设的投资大幅增加,但建管方式依然沿用过去政府包揽代建,普遍存在:管理环节多、截留挪用严重;项目选择很少尊重农民的意愿,“政绩、形象”工程时有发生;建设方式一包了之,没有农民的直接参与,建设成本高;建管过程不对村民公开,缺乏民众监督易滋生贪腐。改革这种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安徽省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建设革除了政府代建,变代民作主为由民作主,实...
建设皖江城市带对安徽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安徽省广泛参与长三角经济合作、推动自身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指出了皖江城市带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皖江城市带建设中的行政区划调整进行评价,并对皖江城市带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本文分别对“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知识经济竞争力、发展环境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发展水平竞争力及统筹协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总体评述。
本文首先从三大产业竞争力、工业内部产业竞争力两方面评估了安徽省产业竞争力的变化;其次从碳生产率、影响碳生产率的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本省各产业的低碳竞争力;最后指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以及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将要面临的挑战。
本文是关于安徽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的报告,主要从生态环境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环境管理竞争力、环境影响竞争力、环境协调竞争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分析,最后对安徽省的环境竞争力作了总体评述。
为反映安徽全面小康社会的进展和成效,本报告首先对安徽2000~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其次介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特征,指出安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稳步推进,六大监测子目标实现程度逐步协调,但个别指标有待进一步提升,随后提出了一些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