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5)

书 名: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5)
英 文 名: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2015)
作 者: 郭琳 助编 ; 戴彦德 王波 孙永平 副主编 ; 薛进军 赵忠秀 主编
I S B N: 978-7-5097-7568-4
丛 书 名: 低碳经济蓝皮书
出 版 日 期: 2015年6月

中文摘要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是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共同创办的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主持编写的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系列年度研究报告的第五份报告。今年的报告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报告的主题,提出中国引领世界绿色低碳发展;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勾勒出中国能源转换路线图并预测了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峰值;第三部分是环境治理研究专题,主要研究了价值链与碳排放的系列问题;第四部分提供了各国...展开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是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共同创办的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主持编写的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系列年度研究报告的第五份报告。

今年的报告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报告的主题,提出中国引领世界绿色低碳发展;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勾勒出中国能源转换路线图并预测了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峰值;第三部分是环境治理研究专题,主要研究了价值链与碳排放的系列问题;第四部分提供了各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案例;最后一部分附录提供了关于二氧化碳的一些新探讨、碳税方面的研究综述以及中国和国际的最新数据。

今年的报告主要关注绿色发展和全球价值链与碳排放问题。总报告指出,“绿色化”的提出是生态文明建设由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标志,把“绿色化”上升到构筑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度,意味着“绿色化”将成为中国政府着力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四梁八柱”理论体系由“中国语言”成为“世界语言”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机,也是中国未来引领世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绿色化”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要求,中国的“绿色化”发展为经济转型期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范本,并将成为解决气候系统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突破口,也将是中国引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绿色发展观、绿色能源、绿色工业化、绿色城镇化、绿色消费和绿色制度保障等将成为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报告》的第二部分是“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带动着能源行业的发展呈现能源消费增速逐渐放缓、供需矛盾逐步减小、消费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等一系列新的变化与发展趋势,报告B2认为无论从国际能源发展的大环境,还是国内的经济、能源发展形势来看,中国均处在能源转型的最佳时期,目前的能源发展战略也直指绿色低碳发展核心,未来中国在不断强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能源消费结构的情况下,将有可能在2020年、2025年和2035年分别达到煤炭消费总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及能源消费总量峰值,实现能源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报告B3利用宏观经济方法和模型模拟了多种可能的政策组合,并从中发现,调整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在实现峰值目标方面是最为有效的政策手段,将峰值时间提早,会对GDP和就业有较大影响。此外,对PM2.5的控制仅靠这些政策产生的协同作用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报告》的第三部分是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IDE-JETRO)、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IGLCE)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追溯全球供应链中的中国碳排放”(2013~2014年,项目负责人为孟渤、王直、薛进军、高宇宁)研究成果的英文版论文的摘要和政策含义部分概要,介绍了价值链与碳排放的相关问题。其中,B4认为工业在绿色要素方面整体补贴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工业行业之间的差异缩小,通过绿色要素的重新分配,使得使用侧的行业自然资本损耗分布更加平衡。而在生产侧属于上游的高耗能、高排放、高矿耗的行业部门,因其对下游行业在绿色要素上的大量补贴,在产出端为低耗能、低排放、低矿耗的行业部门。B5介绍一套全新的环境核算体系及其应用。该体系结合了目前环境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全球价值链研究中的一些前沿学术成果,可在国家、产业、产品层面以及国家间、产业间系统地追溯全球价值链里的排放、污染以及价值的产生、转移和分配。B6系统地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地区间碳排放转移的问题。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上游,是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地区;而中国内部亦存在较大差异性,沿海地区相对而言处于下游,是国内贸易隐含碳净输入地区。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将有助于缓解地区间碳排放泄漏的问题。B7利用环境CGE模型测算了环保部出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新标准对中国宏观经济和排放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新标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GDP增速下降1.25%。物价和内需结构方面,新标准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改善内需结构;行业产出方面,火电行业产出下降3.99%,新标准能够降低高耗能行业产出,有利于节能减排。B8使用CGE模型,对能源税和碳税的功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发现,这两种税收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都在可承受的水平。征收不同税率的碳税和能源税,GDP的损失不会超过0.8%。和实施单一的税收政策相比,联合使用碳税和能源税政策可以实现更多的减排并且经济成本更小。

《报告》的第四部分是低碳经济发展案例研究。其中,B9是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期评估报告。湖北省是国家发改委指定的5个低碳经济发展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也是目前碳市场运营较好的试点之一,这些经验的总结有利于促进将于2016年建成的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发展,并通过碳交易的市场作用促进中国的节能减排。B10在修正与应用OECD绿色增长监测指标系统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台湾地区绿色增长监测指标综合指数,进而评估与比较台湾地区过去10年(2002~2011年)绿色增长绩效。B11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的演进特征及政策取向。B12认为通过碳市场为CCS技术提供收益补偿,对于湖北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早日“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义。B13研究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和战略资源的瓶颈。B14研究了日本的家庭生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算,认为家庭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是当前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削减家庭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今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的重要任务。B15介绍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在智能化低碳建筑中的作用。B16通过综合收益与综合投入的比值,评估了思茅松三种营林技术的固碳综合效益。

收起

文章列表

总报告

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价值链与碳排放、环境治理研究专题

低碳经济发展案例研究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