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社会支持、污名与需求满足

书 名: 社会支持、污名与需求满足
英 文 名: Social Support,Stigma and Need Satisfaction
作 者: 行红芳
I S B N: 978-7-5097-2142-1
丛 书 名: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实务系列
出 版 日 期: 2011年5月

中文摘要

本论文是一项关于艾滋孤儿救助模式的探索性研究。本研究通过对S县两种代表性的救助模式——阳光家庭与院舍型照顾的个案探讨,分析中国社会背景下的艾滋孤儿救助模式的功能及机制。基于文献回顾与研究兴趣,研究者采用社会支持理论、污名理论与社会排斥理论,试图从需求满足的角度来审视艾滋孤儿的社会支持、污名与需求满足状况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建构了社会支持、污名、社会排斥和需求满足之间的关系模式,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本研究旨在了解阳光家庭和院舍...展开

本论文是一项关于艾滋孤儿救助模式的探索性研究。本研究通过对S县两种代表性的救助模式——阳光家庭与院舍型照顾的个案探讨,分析中国社会背景下的艾滋孤儿救助模式的功能及机制。基于文献回顾与研究兴趣,研究者采用社会支持理论、污名理论与社会排斥理论,试图从需求满足的角度来审视艾滋孤儿的社会支持、污名与需求满足状况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建构了社会支持、污名、社会排斥和需求满足之间的关系模式,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本研究旨在了解阳光家庭和院舍中艾滋孤儿的社会支持、污名与需求满足状况,并探讨影响社会支持与污名程度的重要因素。由于本研究的对象为受到与艾滋病有关的污名影响的未成年人,从研究对象的性质和本研究领域积累的情况来看,本研究更适合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参与式和非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比较法来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

本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两种模式相比,在社会支持方面,阳光家庭中的孩子所得到的社会支持层次更全、数量更多,而院舍中孩子所得到的社会支持相对单一、数量少;从污名方面来看,地理位置、内部一致性、安置方式、照顾者身份、社会支持等因素都对阳光家庭和院舍产生了影响,但阳光家庭中的孩子的污名程度更低,而院舍中孩子的污名程度更高;由此导致在需求满足方面,阳光家庭中孩子的需求满足程度更高,而院舍中孩子的需求满足程度相对较低。具体说来,从工具性需求来看,两种安置方式都在尽力地满足孩子的工具性需求,但阳光家庭满足得更好;从情感性需求来看,阳光家庭中孩子的情感性需求满足得更好,而院舍中的孩子相对较差;在发展性需求方面,两种照顾方式都没有真正开始实施。其区别在于,阳光家庭已认识到孩子个人发展方面的重要性,而对此方面有所考虑,但院舍还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上述研究结果对于目前中国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借鉴意义显而易见。家庭与社区基础上的艾滋孤儿安置模式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方面,要形成以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关系;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儿童与青少年工作势在必行。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以他们为本,从其需要出发,寻求最为合理的照顾方式,以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最后,本研究提出了政策和服务方面的相关建议。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