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回家的路:重回生活的社会

书 名: 回家的路:重回生活的社会
英 文 名: HEADING FOR HOME:A SOCIETY REFOCUING ON LIFE
作 者: 王雅林
I S B N: 978-7-5201-0335-0
丛 书 名: 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学丛书
关 键 词: 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出 版 日 期: 2017年3月

中文摘要

有文明史以来,人类对生活和社会关系的认识走过了一个螺旋式的“圆圈”过程。古代先民们用生活同自然与社会现象“合一”的观念解释社会。这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阶段。到了近代,在西方诞生了社会科学,人们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具有了科学理性形态,而西方社会科学建立的是工具理性,形成了现象与本质二分的社会研究范式,把生活排除在本质、永恒事物之外,从而造成了生活和社会的隔裂,在认识上进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而到了当代,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已成...展开

有文明史以来,人类对生活和社会关系的认识走过了一个螺旋式的“圆圈”过程。古代先民们用生活同自然与社会现象“合一”的观念解释社会。这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阶段。到了近代,在西方诞生了社会科学,人们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具有了科学理性形态,而西方社会科学建立的是工具理性,形成了现象与本质二分的社会研究范式,把生活排除在本质、永恒事物之外,从而造成了生活和社会的隔裂,在认识上进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而到了当代,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强烈诉求,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向“生活世界”回归和用“生活和世界是一回事”来表述生活和社会的同一性的趋势,由此,人们的认识又回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阶段。社会存在“钟摆效应”,不管它的摆动振幅有多大,最终都要回到生活这一原点上。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活本体论”,为人类探索了“回家的路”,这就是“自由人联合体”。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使命就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