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专家观点
因疫情返贫的特点及治理
作者:庞庆明 周璐 祝万翔   发布时间:2020-04-01  编辑:wangximing

专家:庞庆明兰州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璐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马原镇政府秘书),祝万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市场》国家扶贫战略研究院院长

只要贫困根源仍然存在,贫困现象就必然会重复发生。具体到贫困与疫情的关系,贫困未必导致疫情,但疫情必然导致贫困。再具体到刚刚脱贫的人口,疫情爆发增加了他们重返贫困的不确定因素,无形中提高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系数。认识和把握因疫情返贫的基本特点及治理机制,则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的内在要求。

一、因疫情返贫的基本特点

因疫情返贫和非疫情返贫都指向贫困者脱贫后再次陷入绝对贫困的生活状态,都将经历“贫困-脱贫-返贫-再脱贫”的艰辛过程,都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返贫人口监测和帮扶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与非疫情返贫不同的是,因疫情返贫具有公共突发性、公众参与性和公益兜底性特点。

一是公共突发性。作为一种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的发生突如其来、迅速蔓延、猝不及防。受疫情影响的脱贫人口,其健康、教育、就业及工资收入等基本生活状况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再次陷入绝对贫困境地。

二是公众参与性。命运共同体同时也是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疫情一旦爆发,每一位公众都将参与其中,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包括疫情对脱贫者所造成的返贫打击。换言之,除了确诊者,因疫情返贫人口同样需要公众持续、有效参与救助。

三是公益兜底性。因疫情返贫既是人与自然关系失调的折射,也是对人与人所结成的特定社会关系的考验;不仅是小康社会能否全面建成的一次大考,而且也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只有政府部门兜底性投入大量财政,社会各界公益性捐款捐物,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才能加速打赢因疫情返贫阻击战的进程。

二、因疫情返贫的治理机制

我国不少脱贫区历史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工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脱贫区地方政府应从疫情防控大局出发,努力将国家制度优势、政策优势同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资源优势、历史文化优势相结合,将返贫治理规律同疫情防控规律相结合,努力探索因疫情返贫人口再脱贫机制,有效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全国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第一,建立返贫人口综合预防机制。显然,综合预防因疫情返贫发生,防控疫情是前提。然而在全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积极向好的情况下,则有必要在脱贫区进一步分区分类预防脱贫人口返贫。对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脱贫区,应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有序推动以工代赈项目复工,并保障人力、资金和物质供应;对于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的脱贫区,应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稳步推进农业集体化、规模化、绿色化进程,因地制宜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统筹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对于利益分配不合理的脱贫区,应建立和完善以村党支部为领导、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的利益分配机制,将产业利润真正用于民生改善,夯实生产效率与分配公平相统一的制度基础,有效预防返贫现象发生。

第二,建立返贫人口实时监测机制。基于因疫情返贫人口所面临的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脱节、生活条件恶化等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其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实践与市场需求衔接度进行跟踪监测,动态掌握其生活变化;实时监测其就业状况、健康保障水平、生活负担及特殊需求,进而为其再脱贫提供可靠决策依据。

第三,建立返贫人口外力支持机制。鉴于脱贫区所普遍存在的技术资本等高级要素严重稀缺局面,政府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发展有利于返贫人口再脱贫的现代产业体系,切实稳定扶贫成果,如帮助因疫情返贫人口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消费扶贫,线上依托电商平台,线下拓宽销售渠道,多举措帮助其解决好农产品销售难题;基于自身的地域特征、产业特色及人文条件,提高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同外界的市场合作,形成开放新格局,最大限度地自主延长产业价值链,为返贫人口再脱贫寻求有效的外部资源支持。

第四,建立返贫人口生活保障机制。因疫情返贫现象主要存在于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区域已脱贫地区。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贯彻实施统筹城乡和区域的“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这一基础性、底线性制度,特别是建立应急专项基金,优先安排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项目,对返贫者提供救助帮扶,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因疫情返贫人口“从短缺走向富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的长效机制。


内容时间:1900-01-01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