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提升科技含量!推动巫山果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07  编辑:曹亮亮

日前,记者从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了解到,按照全县“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总体部署,果业中心围绕发展全局,紧扣发展质量、科技人才、市场品牌、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发力,推动全县脆李、柑橘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效果。为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先是选育选用优质种苗。对曲尺乡筛选登记的1457棵脆李采穗母本树进行挂牌管理,对本地育苗企业进行了备案管理和全程生产技术指导,做到了脆李种苗不出县、柑橘种苗不出市采购,有效地控制了疫病、保障了种苗质量。

果业中心自2018年11月组建以来,全县新增脆李产业16.3万亩,占比总规模30万亩54.3%;新增柑橘产业6.8万亩,占比总规模20万亩34%;新增规模种植主体1069家11.83万亩,分别占比全县总量1546家17.46万亩的69.1%、67.8%。组建国内行业专家团队会同我县技术力量,开展巫山脆李“一防双增”(防裂果、增产增糖)、设施避雨栽培等试验;培育外贸出口柑橘基地6个1700余亩、脆李8个2300余亩;指导建成省力化果园3700余亩,培育出果草生态循环种植示范园8个;在全县广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林下植草培肥等生态种植模式。

组建巫山脆李研究院,制定了“巫山脆李”生产技术系列标准,成功创建国家标准化“巫山脆李”示范区;组织举办全县果业技术骨干培训5240余人次,深入田间地头培训指导生产技术达2.3万余人次,初步搭建起全县“四级网格化”技术服务体系;运用新媒体创办“春耕课堂”,制作生产技术视频课件18个,构建技术培训在线化;对低产老果园落实专人蹲点指导,解决了抱龙蜜柚长期不挂果等技术难题。分析农户承包地自种、租赁和入股分红的利与弊,立足用产业效益最大化激发农户内生动力,试点探索产业组织化模式。试点适度规模20-50亩家庭果园模式。2019年试点的大昌镇七里村1700余亩疏管柑橘园投产见效,今年预判产量在800余吨,同比试点前增产近700余吨,在效益引领下极大的激发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县政府将家庭果园纳入管护扶持对象,激励农户单户经营或联户合营,全县现已发展家庭果园968家2.89万余亩,占比规模种植主体1546家62.6%,成为果品主导产业组织化发展的“主力军”。2020年在官渡镇双月村试点大基地小单元管理模式,业主果园按1000株/单元将年度管护承包给农户,作业前统一技术、作业后验收质量,培育“职业”农工,有效解决了300亩以上业主果园生产作业技术标准落地难问题。探索村级党支部引领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果园+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两坪乡4个村、巫峡镇2个村集中新建9700余亩、补植4700余亩脆李产业,推行农户自愿选择土地出租、入股经营、家庭果园经营、规模经营、托管经营等。

同时聚力推进供应链、市场与品牌、社会化服务、数字化等四大体系建设,科学建立适宜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抓发展,使“巫山脆李”“巫山恋橙”成为振兴乡村、富民一方的“助推器”。



内容时间:2021-10-1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