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中和镇:五年直苴情 风雨扶贫路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15  编辑:陈亚丰

义无反顾,奔赴一线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2015年11月7日,那一年,我25岁。作为云南省第八批大学生村官、第一批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怀揣着梦想,我背上行囊踏上了直苴驻村扶贫之路。从永仁到直苴74公里,称之为山路八十弯也不为过,以前从云南到西北读书从来不晕车,第一次到直苴,晕了不行,刚下车放好行李,紧接着就开了脱贫攻坚调度会,突然感觉进入工作如此之快,扶贫之路任重道远,容不得半点喘息。

不是谁都有机会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到直苴就是一个合适的时间,驻村扶贫就让我遇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有些路,通往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会在路上看到什么样的风景,遇到什么样的人。到直苴报到之前和村上李书记通过电话,他说直苴条件很艰苦,怕我不适应,我早有心理准备,来到后感觉其实也还好。大美彝山,赛装之源,以前就听说,直苴很美,从来没有到过。那是我第一次到直苴,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感受直苴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能有落脚的地方,有睡得习惯的枕头,有柔软的棉被,这就该感到幸福。

直苴是美丽的,她的美丽出尘脱俗。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绮丽,彝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千年直苴赛装节享誉中外。然而,她又是贫困的,她的贫困前所未有。直苴村距离永仁县城74公里,据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本村辖23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88.9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484.7米,是全县典型的高寒山区之一,全村彝族占总人口99%以上。2014年以前,小组基本不通公路,运输主要靠人背马驮。有户籍人口577户174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37户1242人,贫困发生率为71.01%。集民族、贫困、落后、偏远、山区于一身,是典型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那时的直苴,基础设施很薄弱,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没有几家鲜亮的白瓦房,没有四通八达的沟渠,也没有一年四季流淌的清澈自来水。随处可见的是人背马驮的场景,是群众慵懒无助的目光,是眼神里的深深绝望和明媚的忧伤。

脚踏实地,向下扎根

忙时金戈铁马,闲来种田养花,不是每一段励志都能活成传奇,也不是每一次努力都能加倍回收意义,可明知道这些,都不足以撼动我对梦想的追求。只要你会拍,多少风景会为你感到欣慰,你可以发泄,但也要发奋,永远不要停止相信自己,暂时的停滞不前,并不意味着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有些路很远,走下去会很累,可是,不走,我们会后悔。山不谓遥远,一路奔波,梦不求大小,写在直苴。初到直苴的时候,交通条件很不好,23个村民小组,只有离村比较近的几个小组基本通了路。有时候,我们称之为路的,其实不过是丛林间隙,还记得那些年的入户走访,那些一家离一家,隔着洋芋花的群众,那些走一天感觉胡子都走长了的时光,总是那样的让人难忘,年复一年,我们把新路慢慢走旧,把旧路慢慢走平。那一刻,只愿所有的颠沛流离过后,我们还是自己的太阳。

有时候,我不知道,顺其自然要多自然,但我知道,现实有多么现实。还记得第一次到直苴比较远的小组黑泥拉,想要上个厕所而苦寻不得,我们的村干部跟我说,没有人的地方都是厕所,我当时尴尬极了,这就是现实。当我们的群众走一天的山路只是为了来直苴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时候,我才知道,这就是现实;当一个又一个的小学生骑着骡子来上学的时候,我才知道什么是现实;当贫困群众家徒四壁,每天锣锅饭就腌菜汤的时候,我才知道什么是现实;当一片瓦、一包水泥的运输费用比成本价还高的时候,我才知道什么是现实……每每看到这些,想到这些,秋风萧瑟的悲凉,枯藤老树的惆怅,根深蒂固的贫困总是让我夜不成寐。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自然热爱生活。

一路芬芳一路歌,一身泥泞一身责。 当时间偷走初衷,留下的只剩苦衷,我总是呆在一旁,记录下这段旧时光,可以缅怀过往,却不沉溺悲伤。还记得那场青春年少的雨和那些年的动态管理,那是我们遇到最难的出行和最深的无助。他来得酣畅淋漓,我们却淋得一病不起。我们用全了“五查五看”和“三评四定”,那些忘我工作的时光,那些忘记何年何月的坚守,除了入户走访就是完善档案,天明登前途,深夜奋笔疾书,那每一页纸都倾注着感情。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坚守,十多个村干部,一下病倒了七八个,后来连村医也病了,他只能一边自己输液一边给我们输液。一个人在路上,无助就成了所有的行装,那个雨季,用光了我们所有的勇气和坚强,深深地感觉,到不了的地方都是远方,被子以外都是冰箱。有时候,你还必须学会坚强,也必须学会自己下厨房。夜深的时候,看着朋友圈灯红酒绿、欢歌笑语,我们只能选择性屏蔽,想想近处的灯火和遥远的星河,烧盆碳火,烤个洋芋,深山老洋芋,红烛小火盆的生活也很惬意。让时间对峙荒凉,我们必须对群众有所交代。但求脱贫,无问西东。

这个世界,能轻而易举、毫不费力做到的,只有贫穷和衰老。衰老无可避免,贫穷却可以改变,但是如果你不努力,贫穷就是你的代名词,你不觉醒,我又如何助你脱贫?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还记得那些的党员会,群众会,那些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我们从田间地头开到树下场坝,从墙角坡上开到群众家里,从早上开到晚上,从春天开到冬天。我们没有固定的会议室,只有集中的小草坪,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是我们的讲堂。

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都是梦想家,但是梦碎了就只剩想家了。有时候,想回家成了一种人间疾苦,我路过万家灯火,却不知哪里才是归途。总有一次哭泣,让人瞬间长大,每一个周末和节假日总是最难熬的日子,父母的每一通电话都是催泪弹,催生了多少的心酸和无奈。从前初识这大山,万般流连,而今看断回乡路,似在天边,那一刻,只有眼前的苟且,没有诗和远方的当归,一路的青春都给了漂泊。可是,无论昨晚经历怎样的狂风暴雨,醒来依旧温暖如初,我相信,生活处处有坎坷,笑到最后是大哥,任何事情都会有转机,相信命运的宽厚和美好,青春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驻村和扶贫。愿以后所有的泪水都是喜极而泣,但愿苍生俱饱暖,不怕吃苦在农村。

岁月催人老,刀刀见真招。驻村之路,不惧手中繁琐事,不爱绿叶红樱桃,唯叹光阴蹉跎路,杀猪碰上时间刀。五年驻村扶贫路,岁月如诉话当初,只要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事,我们都义不容辞。青春的我们,就是要做群众最贴心的人,干人民最暖心的事,当爱农村的扶贫人。青梅老去,竹马枯萎,我始终相信,每一份坚守着的绵薄之力,都能创造又一个青春的奇迹。

初心不改,向上开花

人生所求,身空心静,云淡风来。2020年,在直苴的第五年,细数经历过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我们在负重前行,也守岁月静好,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见证着直苴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深感自豪。然而,我们的视力再好也没有老百姓的眼睛雪亮,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扶贫之重任,中国之青年,任重道远。只有辛勤耕耘,我们的驻村扶贫之路才能开花结果。

五年风雨无阻,五年沧桑巨变,我们坚持脱贫党建双推进,促进组织建设规范化。坚持把脱贫工作作为全村的中心任务,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来抓,做到双推进、两不误。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项目,加快农村公路、村建道路、住房、庭院、饮水、活动场所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各项社会事业良性发展。抓牢产业经济不松手,既抓传统产业,又抓新产业,紧紧围绕发展特色产业要求,结合村情、组情点线面布局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大力发展烤烟、青花椒、核桃、魔芋、芦笋种植,扶持发展能繁母牛、能繁母猪黑山羊、山窝鸡养殖。依托赛装节大力培植彝绣产业,让小彝绣变成大产业。实现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加入一个专业合作社发展新型农业经营,助力特色产业持续发展。

积极发展劳务经济,鼓励能人带动务工,促进劳务输出转移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认真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技能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培训,组织核桃种植管理技术、彝族刺绣、核桃烘干技术、青花椒种植技术、黑山羊养殖技术等劳动技能及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劳动技能及素质,不断开拓基层群众的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本领,争做新型农民,积极外出就业,带动贫困家庭增收致富,早日脱贫摘帽。

推进村容村貌整治,结合“六净四有一规范”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充分利用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的实施,选聘贫困人员担任村庄保洁员、巡河员和公路管理员,认真制定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积极倡导保护自然、爱护生态、珍惜环境、讲究卫生、减少疾病、健康生活、文明行事的生活方式,生活垃圾定点收集、按时清运、定时检查,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升人居环境。

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帮助群众分析贫困原因,因户制定脱贫措施,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倾听群众真心实话。认真抓好“十小工程”深化“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坚持精神与物质“双脱贫”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和安贫、守贫观念,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拉近群众的认知距离,上下一心,齐力攻坚。我们认真落实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的“五个一批”政策措施,因户分类扶持,全村贫困人口均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2019年底直苴村贫困发生率从54.3%下降到0.223%,达到脱贫退出的标准,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斗转星移,初心不忘。一路走来,情怀还在,青春已付,我们用青春来写故事,青春却总用回忆来画结局。最深的欢喜总是来自最爱的人,你是别人的风景,却看湿了我的眼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如今走在宽敞的水泥路上,坐在明亮的活动室里,看着群众忙碌的身影,那自信的目光和幸福的微笑,我们深感很欣慰。五年驻村扶贫,我们无怨无悔,展望乡村振兴,我们信心满满,直苴的明天必是村村有景,步步成诗,人民幸福,社会安定。

马克思说“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让我们欢喜的并不是沿途的万般美景,而是一起共赴孤独的烟火,一起共战深山的贫困。到直苴来,将是我们一生都值得回味的事,不管是来时的满地荒芜,还是离开后的香花满路,不问青山何日出,自有壮志不言愁。时间为媒,岁月成聘,把青春嫁在直苴,我们将一生无悔。打赢这一场伟大的战役,我们的过往,历史会为我们记下,我们的芳华,天地知晓,我们的光阴,必定岁月含笑。

内容时间:2020-09-1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