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保山市“十佳支书”苏会美:脱贫路上的“铁娘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09  编辑:陈亚丰

从2013年的国家级贫困村变身为2019年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龙陵县龙新乡茄子山村用了6年时间。华丽蜕变的背后,是一个女人与945位村民携手努力,共同奋进的脱贫故事。

“我们茄子山的变化是翻天覆地,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而是所有村民的切身体会。”2020年7月,获得保山市十佳支书的苏会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信地说出了这样的话。而在2004年,刚刚当选成为党总支书记与村主任一肩挑时,苏会美并没有这样的底气。

凝心聚力,红色堡垒显担当

2004年,在龙陵县龙新乡茄子山村担任了10年文书,3年村主任后,苏会美被推到了党总支书记的位置。上任之时的茄子山村还处于封闭落后、人背马驮的贫困状态,人均可支配收入仅835元。9年中,苏会美带领大家建起了村完小的教学楼、修通了第一条进村的水泥路、解决了温饱,但地处冷凉山区,土地贫瘠、产业单一的茄子山村还是在2013年被列入了国家级贫困村。“当时心理压力确实很大。整天就想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贫困?怎样才能摆脱贫困?”这些问题困扰着一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苏会美。

仅凭一人之力肯定解决不了问题,重压之下的苏会美凝聚村“两委”班子力量,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寻求突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只有班子建好了,才能齐心协力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这是苏支书常说的话。”茄子山村监督委员会主任段达荣说。 以党建为引领,茄子山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口碑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派到下设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将一批懂技术、有文化、善经营的致富能手选到10个村民小组长的岗位上,为全村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针对茄子山村实际,围绕群众的愿望与需求,谋求产业发展、寻找脱贫之路。全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苦干实干,于2017年底,在全乡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目前,86户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如今,脱掉国家级贫困村帽子的茄子山村已经变身成为市级脱贫攻坚先进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面对荣誉,苏会美说,这些都是班子团结,群众支持的结果。

直面困难,破解脱贫“拦路虎”

一个支部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在茄子山村,最鲜亮的那面旗帜当数苏会美。 “基层工作繁杂琐碎,但桩桩件件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而这些,苏支书都做到了。”茄子山村党总支副书记杨正荣这样评价苏会美。“苏支书常跟我们说:‘作为村干部,谁家有谁困难,就要帮助谁。不要怕事,不要觉得帮群众解决困难是自找麻烦事,只有把群众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多和困难群众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责任与担当,让苏会美从不回避问题,直面工作中的困难与阻力。

作为国家级贫困村,脱贫攻坚中,茄子山村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产业。高产稳定农田土地被大中型水库淹没,没有土地发展农业。“没有土地就走没有土地的路子。种植不行就搞养殖。”面对困难,苏会美带领大家另辟蹊径。把水库建设淹没剩下的贫瘠土地改了种草,鼓励大家发展养殖业。2017年,茄子山村成立了龙陵县丰肥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2018年,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重点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帮助农户实现稳定脱贫增收。2019年,全村共出栏肉牛350头,实现年收入200多万元,户均收入9700元。目前,肉牛存栏400多头,户均存栏肉牛两头以上。现有规模养殖户4户,年收入5万以上的农户24户。 面对人多地少的实际,苏会美带领大家化劣势为优势,探索出一条依靠劳务输出实现精准扶贫的路子。2017年率先在全县成立了村级劳动力资源服务站。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发动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通过逐户摸底调查,精准掌握全村劳动力情况,积极与县人社局,县内、乡内企业、工地对接,为村民寻找用工线索。2019年,全村450多个劳动力中有370多个外出务工,人均务工收入1.6万元以上。除远距离务工外,苏会美还带领村“两委”积极奔走,与到本乡本村落地的项目工程方联系,为茄子山村留守人员就近务工寻找出路。按照劳动力情况、就业意向,让村民实现就近就便务工。

务实笃行,乡村治理成样本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对茄子山村来说,乡村治理体系中最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就是村规民约。 茄子山村的村规民约2000年就已形成,20年来,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茄子山村实际,苏会美带领大家逐条过细修改,先后8次完善了村规民约,保证了新修订的村规民约接地气、顺民心,符合茄子山发展需要。 在茄子山村2020年2月修改完善的村规民约里,17章61个条款涉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户口管理、大小牲畜管理及防疫、文教卫生、矛盾纠纷排查、人居环境整治、规范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内容。 茄子山村四组村民尹可常认为,村规民约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在规范、引导、教育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村风方面发挥了很明显的作用。 把村规民约的积分管理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是茄子山村的爱心超市工程。

秉承让劳动赢得社会尊重,让美德提升村内温度的理念,爱心超市工程鼓励村民用劳动、善良、美德获得积分、换取物品,赢得尊重。积分以村规民约中涉及的家庭美德、带头致富、人居环境、民风民俗等作为评价标准,并进行张榜公布,农户根据季度积分兑换相应的生活必需品。爱心超市调动了全体村民的家庭荣誉感,让自立自强、勤劳致富、邻居和睦、家庭美德成为村民的追求,让家庭变得更美也让乡村变得更文明了。“爱心超市工程还组建了评分组,‘评委’由村‘两委’成员、挂钩单位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等组成,每个季度,‘评委’们会深入206户农户家中进行入户检查评分。”茄子山村大硝组的村民杨进荣认为,“爱心超市”激发了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内生动力,引导农民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意识,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让村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茄子山村的治理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茄子山村也因此获得了来自各方的肯定。2019年,茄子山村村规民约获得了龙陵县级优秀村规民约,2019年12月,茄子山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正如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标准要求的那样,党组织的领导有力、村民自治依法规范、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文化道德形成新风、乡村发展充满活力、农村社会安定有序,茄子山村无愧于这份荣誉。 32年,茄子山已摆脱贫困奔向小康;32年,青丝早已变成白发,而苏会美的为民初心却始终如一。面对来自各方的肯定和荣誉,苏会美说,这既是一份光荣也是一份责任。实现乡村振兴,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内容时间:2020-08-1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