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中国的脱贫智慧】梁河:挑稳产业扶贫组织化“金扁担”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27  编辑:陈亚丰

笋子洼村属梁河县芒东镇2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因属于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2016年全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村民从高寒山区搬到了温暖坝区,生活条件大幅改善,跨出了摆脱贫困的“第一步”,但要实现“稳得住、能致富”还需花心思、下气力。

为此,芒东镇与德宏职业学院通力协作,打好“真心帮、用心扶、合力卖”的产业扶贫组织化“组合拳”,助力农特产品“卖得好、卖得久”,让贫困群众挑稳产业扶贫组织化的“金扁担”,实现创收增收,巩固脱贫成效。

真心帮,激活干事“源动力”

搬迁之后,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充分用活现有土地等闲置资源,芒东镇多策同施,提升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鼓励笋子洼村部分村民在老寨子进行规模种养殖。

强化政策支持,统筹扶贫办、项目办、财政所等部门制定《芒东镇建档立卡户产业扶持项目实施方案》,从政策上给予倾斜。村党总支积极利用党员会、群众会“线下讲”,“三讲三评”“感恩思进”会“重点讲”,“五个一”活动、入户走访“精准讲”等“立体式”宣传政策,“地毯式”强化动员,鼓励贫困群众积极发展产业。

强化资金扶持,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主动服务群众,通过以“火塘会”“院坝会”等方式,一户户走访,一家家摸排,积极为符合产业扶持条件的贫困群众制定种养殖计划,申报项目扶持资金,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产业验收工作。2016年以来,村党总支投入产业扶持资金63万元用于发展种养殖业。

强化金融加持,为解决部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无资金的难题,村党总支认真宣传扶贫小额信贷金融政策。截至目前,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527万元,其中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24户次,为贫困群众发展种养殖业提供强劲的资金支撑。

用心扶,疏通发展“中梗阻”

激活了群众“我要干”的“源动力”后,发展产业“怎么干”“谁指导”等问题困扰着群众,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坚持“民呼我应,民需我行”原则,精准帮扶、解除民忧。

加强技术指导,芒东镇精心挑选农科站、林业站技术人员作为镇派驻笋子洼村工作队员长期驻扎笋子洼村,为贫困农户提供种养殖技术服务,解决产业发展“无人指导”的难题。

加强技能培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村党总支、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摸排出农户“技能培训需求清单”后,主动对接挂钩单位德宏职业学院,每年下派种养殖方面的专业师资队伍,定期为党员、群众开办养蜂、核桃嫁接、猕猴桃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专题培训,提升群众技能水平。

加强品牌塑造,驻村工作队通过监督种养殖环节,确保农产品均为贫困群众自产,打好“品质牌”;利用产地直供优势,让采购人员以“亲民”的价格购买优质的产品、享受“价廉质高”的实惠,打好“市场牌”;针对“天然、绿色、无害”的消费需求,扩展土鸡、土鸡蛋、生态猪、猕猴桃、蜂蛹及时鲜果蔬等系列生态农副产品供应链,打好“口碑牌”的方式塑造品牌,让产品“卖得好”、群众能创收。

笋子洼村建档立卡户黄永府,在挂钩干部李志坚的帮助下,积极发展产业,在笋子洼老寨养殖葫芦蜂40多包、养土鸡1500余只,李志坚积极用各种渠道帮助他卖蜂子和土鸡,经过共同努力,家庭年收入超过10余万元,2018年顺利脱贫,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搭平台,拓宽销售“双渠道”

为实现农特产品“卖得久”的目标,芒东镇积极牵线德宏职业学院,搭建扶贫挂钩笋子洼村生态农副产品销售平台,提供高效便捷的农特产品产销渠道,建立起长期稳定的销售体系。

依托“线下”渠道销,在德宏职业学院校园内挂牌设立“德宏职业学院挂钩村笋子洼农特产品销售点”,配齐配全冰柜、商品台等基础设施,并安排2名笋子洼村建档立卡户在学校就读学生按勤工助学岗位协助管理销售,实现有“平台卖、专人卖”的目标。

依托“线上”渠道销,利用学校网络平台,指定专人定期发布、更新农特产品相关信息,创新利用“教职工网上下单,驻村工作队员统计订单并及时反馈农户”的“线上”销售模式,再统一组织货源、标记客户、送达校内销售点,既降低了配送成本,还提升了流通效率,让群众少跑腿、让顾客得实惠。

截至目前,在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累计销售土鸡1300余只、土鸡蛋8000余枚、旱鸭80余只、生态猪12头、猕猴桃300多斤、滇皂荚89斤,以及蜂蛹、时鲜果蔬等,直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20余万元。

内容时间:2020-12-0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