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沧源自治县五个一模式抓实就业扶贫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22  编辑:陈亚丰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沧源自治县始终将就业扶贫作为脱贫奔小康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落实“五个一”就业模式,全力抓好抓实组织化劳务输出,推动就业扶贫各项工作见实效。

  一是建好一个数据库,实现贫困劳动力动态管理。建立了沧源自治县就业扶贫数据库,精准识别贫困劳动力,为劳动力提供精细化就业服务。目前,沧源自治县共有农村劳动力9.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8万人。人社部门以各村(社区)为单位建立贫困劳动力台账,对劳动力基础信息、培训需求、就业状态、收入水平等进行动态管理,精准掌握劳动力信息,为精准实施就业帮扶打牢基础。2020年1—8月,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万人。

  二是搭建一批新平台,让群众“走得出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在县乡村建立外出务工服务站,为群众务工与企业招工牵线搭桥,通过建立内外双向联系制度,让批量输出的人员能够直接从“家门口”直通“厂门口”。今年以来,全县农村劳动力“点对点”“一站式”输出259批次2111人,集中输出人数最多的一个企业聘用沧源籍农村劳动力就达170余人,组织化程度较往年有较大提升。在巩固好沪滇、江苏等劳务协作平台的基础上,与发达地区17个民营企业签订了框架协议,搭建了一批新的劳务协作平台,让更多的务工群众“求职有门”,让用工企业“招聘有路”。

  三是发展一支信息员队伍,让群众“稳得下来”。由各村委会牵头,配备一名外出务工管理服务信息员,每月统计好外出务工人员的信息,摸清底数,掌握动态。在外出务工人员中,根据其务工地点、组织能力等发展一批小组长,每个小组长负责3—10名集中务工群众的日常联系,并配合人社部门做好就业信息统计、政策宣传等工作,当好家乡与群众的“连心人”。同时,还结合实际情况培养了125名妇女小组长、93名转移就业工作微信群主,多渠道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工作,构建了一个以各级党组织为核心、各类信息员为抓手的务工服务工作体系。

  四是开发一批本地岗位,让群众“增收有门”。针对部分群众要照顾家庭、无法外出、不愿外出的实际,派出党员就业服务小分队,深入县内各企业、合作社及在建项目工地全面统计用工需求,为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提供岗位信息。截至8月底,共有1.1万名本地群众在县内企业、产业合作社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在各乡镇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发了608个护路、管厕、保洁等乡村公益性岗位,集中抓好贫困劳动力和搬迁群众的转移就业工作,确保群众有活干、有事做,着力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五是培养一批乡村人才,让群众“致富有望”。坚持“针对性、实用性、普及性”原则,有效整合涉农培训资源,用好村级党员活动室、产业基地、乡镇党校、县职业学校等阵地,更好融合市场需求和群众需求,加大农村群众技能培训力度,让更多群众脱贫有志气、致富有底气。今年以来,已组织实施技能培训48期68个班次,参训3474人,内容新增了挖掘机、装载机操作等热门实用技术,让参训群众留在家乡能致富,外出务工“站得住”,努力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发挥积极的乡土人才作用。(县人社局  王晓燕)

内容时间:2020-09-2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