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通门县隶属于日喀则市,位于东经87°4′至89°1′,北纬29°18′至30°26′,县人民政府驻卡嘎镇。县城距日喀则市人民政府83千米。总面积13960平方千米。总人口4.7万人(2015年)。2018年将贫困发生率从23%降至12%。
(一)扶贫情况
坚持精准实施方略,脱贫成效不断巩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将贫困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从显性的绝对贫困转向更加隐蔽的相对贫困,不断优化脱贫攻坚顶层设计,保持扶贫政策稳定,制定出台《谢通门县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实施方案(2020-2021)》等防返贫机制,完成了对全县10053户农牧民吃穿、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情况的核实工作,共将252户816人纳入返贫致贫监测范畴。产业扶贫。总投资2.23亿的18个产业扶贫项目全部建成,带动贫困人口4671人就业增收,为2070人兑现2019年度扶贫分红资金64.77万元;全县353家合作社现已吸纳8049户37917人,分红资金达到1193.36万元。组建谢通门县特色扶贫产品集中展销中心和谢通门县电商运营中心;按照区市关于消费扶贫月工作要求,通过“线上线下”电商和参加区市产业展销会等方式,举办了2次消费扶贫月活动,销售高原喜菊、香菇、藏鸡等各类扶贫产品约1326万元。易地搬迁扶贫。实现易地搬迁群众1803户7248人全部入住;建成55个配套附属工程设施,供水率、通路率、通讯率达到100%。统筹推进各项脱贫措施。坚持生态发展和群众增收“双赢”之策,将贫困群众就地转成护林员等七大类生态岗位人员,2020年兑现生态补偿资金3200万余元;狠抓资金投入保障,统筹整合四级财政涉农资金19504.64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区市县乡3003名干部与2926户建档立卡户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开展慰问帮扶和思想教育2.9万余次,落实帮扶资金400余万元。狠抓整改落实。落实整改了中央第三巡视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32条问题和区党委巡视六组巡视谢通门县反馈意见15项问题。
(二)乡村振兴目标及基本规划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提振三大产业,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聚焦基础产业。围绕全县青稞增产增收、珠峰有机种养加产业发展重点,扎实实施通门乡夏金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切实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建设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建设示范田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田4万亩、推广农作物良种种植面积3.173万亩,提前谋划肥料、农药、种子等物资的分配方案,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确保粮食作物产量在3500万斤以上、经济作物产量在3020万斤以上、饲草饲料产量在1300万斤以上。切实抓好绵羊产业发展、牦牛短期育肥工作,完成3600头黄牛改良任务,继续淘汰非生产畜和土杂畜,不断调整优化畜群结构,实施好珠峰羊育肥小区建设、扩繁场建设和珠峰牛养殖小区建设等项目。大力实施以农业种植、特色种植、农机维修、动物疫病防治等为主的农牧业培训,提高农牧民参与农牧业生产的技能。聚焦重点产业。促进工矿业发展,增进商务旅游业活力,稳定县域财税来源。严格矿山企业进点审核和管理,进一步优化矿业发展环境。“走出去”结合“引进来”,积极参加各类交流会、展销会,增强县域民族手工艺品知名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全县建设。以卡嘎温泉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合理规划旅游精品路线,积极推进特色温泉小镇建设,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吸引民间投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景区品质,提高旅游经济收入,深化人文资源开发,实现建一个核心景区,辐射带动一批产业,富一方经济的战略目标。聚焦特色产业。围绕品牌化、规模化、工厂化发展目标,发挥谢雄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谢雄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融资平台撬动作用,着力推进以食用菌、藏鸡种养殖为主的珠峰一见则喜生物科技园区、珠峰一见则喜谢雄藏鸡养殖产业园区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同时,加紧推进商标注册工作,积极打造县域有机种养加业特色品牌。
(来源:谢通门县人民政府网)
内容时间: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