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扶贫之花处处开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21  编辑:蔡祎

■导读

截至目前,日喀则市109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已全部开工,其中97个安置点安置3286户13354人,12个分散安置点安置1817户7846人。

按照计划,今年日喀则市将实施扶贫产业项目224个,投资25亿元。目前,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有10个扶贫项目开工建设。

日喀则市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区域。自年初以来,日喀则市脱贫攻坚指挥部调整思路、创新机制,在体制机制、金融扶贫、易地搬迁、产业发展等专项扶贫等领域大胆创新、先试先行,走出了适合日喀则实际、注重群众增收奔小康的扶贫之路,形成一个大扶贫、大开发、大发展的强大气场。

南木林县艾玛乡柳果村搬迁点、拉孜县易地搬迁点、定日县易地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一个个搬迁点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南木林县人工种草基地、白朗县奶牛养殖基地、萨迦县岗巴羊经济圈建设等产业扶持项目相继落地……日喀则市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展得是红红火火。

精准识别——

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工作

日喀则市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市情民情及日喀则市扶贫开发工作现状,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逐级讨论的前提下,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脱贫攻坚工作思路、任务及保障措施,为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同时,为更好地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日喀则市专门成立了日喀则市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十一个专项组,明确了重点工作,分解了任务,夯实了各级各部门责任,建立了保障体系。

年初以来,按照中央、自治区的总体安排,日喀则市扎实开展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圆满完成了识别任务。日喀则市共识别确认重点贫困县11个,重点贫困乡镇68个,重点贫困村391个;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2万户16.96万人,摸清了贫困底子,市县乡村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

日喀则市康马县扶贫办主任普布说:“做好精准识别是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展的首要任务,为了精确精准精细地掌握贫困群众数量和致贫原因,全县对贫困对象采取村与村“交叉式”识别法,既做到准确无误,也避免了村干部乱作为现象,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完成贫困对象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日喀则市组织动员县、乡、村三级干部及驻村工作队,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入户调查“回头看”,分析致贫原因,紧密结合贫困村、户实际,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协助各贫困村制订脱贫计划,明确脱贫目标和年限,确定帮扶干部,落实帮扶措施,为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创新机制——

易地搬迁取得良好成效

“想不想搬到县城?”“搬到县城,那里的生活习惯你们适应吗?”面对种种问题,拉孜县查务乡明玛村群众毫不犹豫地说:“做梦都想搬!在这里,我们处在交通不便的山沟里,生活质量始终上不去!”

进入拉孜县,从318国道拐弯,行驶一个小时的山路后,就到了群山环抱55户牧民家庭的明玛村。一栋栋平房内,人畜混居,一边是人生活的房屋,另一边是牲畜圈,大山深处的变化依然缓慢……

按照规划,在拉孜县县城附近便是查务乡明玛村搬迁点,一栋栋二楼水泥房正火热建设中,有些房屋已完成建设,就差最后的装修。在这里,明玛村村委会主任白玛看着新盖的房屋,满脸堆笑。他说:“搬到这里后,我们村的群众就有出头之日了,有致富的希望了!”记者了解到,明玛村易地搬迁群众将会在今年10月入住新房,也代表着他们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像明玛村这样的村子在日喀则市不少。在中央的脱贫攻坚易地搬迁的决策部署下,得到了易地搬迁的政策机会,走出大山,走上脱贫路。“十三五”期间,日喀则市累计计划完成易地搬迁贷款资金41亿元,2016年实际已向17县区下拨贷款资金14亿元。

据日喀则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马玉凤介绍,日喀则市坚持易地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易地搬迁与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相结合,易地搬迁与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坚持易地扶贫搬迁户向县城、中心城、产业园区聚集,做到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标准,分户建房,加大投入,完善配套。

多措并举——

产业扶持发展势头强劲

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有事做、能致富的问题,日喀则市结合现有金融政策,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扶持龙头企业与创新金融产品相结合,建立健全金融精准扶贫机制,成立了雅江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财政拨付扶贫开发公司产业引领资金3.7亿元,出台了《日喀则市“政府风险补偿基金+银行信贷”支持扶贫产业开发实施办法(试行)》,提出了政府、银行、企业或个人合作的分担信贷风险的模式。

目前,扶贫开发公司已完成第一批四个扶持项目的前期工作,全市18个县(区)已完成扶贫开发公司的组建工作,金融支持实现18个县(区)全覆盖。

桑珠孜区脱贫攻坚示范区是桑珠孜区为易地搬迁群众全力打造的产业项目,创新发展“光伏+生态设施农业”产业,采取“统一规划、集中打造、连片安置、配套设施”的方式,规划建设特色脱贫“光伏小镇”。该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约870万元,提供近2万个就业岗位,确保易地搬迁群众依托产业致富。

南木林县人工种草基地、苗圃基地、萨迦县吉定镇水泥制品厂等一批以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和增收为目的的产业,保证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据了解,全市“十三五”将累计投放信贷扶持资金约160亿元,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民族手工业、文化旅游业、林果及林下资源等七大类产业900多个扶贫产业项目。

扶贫之花处处开,群众笑开颜。在脱贫致富的大道上,日喀则市各族群众共唱社会主义好,共谱和谐新曲!

内容时间:2016-10-1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