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米林县副县长何正勇谈?如何发展“药洲”文化产业 助力群众致富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18  编辑:陈亚丰

本网消息 (快搜西藏记者 杨雅淇) 坐落在西藏东南部、林芝市西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米林县,是一片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也是藏医药鼻祖宇妥·云旦贡布讲学授徒之地,被公认为是藏医药文化的发源地。同时,这里还生长着大花黄牡丹、冬虫夏草、天麻、贝母、秦艽等近千种野生药材,因此米林也被赋予了“药洲”的盛名。

5月27日,记者见到了米林县副县长何正勇,听他讲述了“药洲”文化的缘起与传承,透过文化的发展也看到了米林文化产业惠民、富民的亮点。

资源整合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目前,来我们米林珞巴工坊参与和学习珞巴织布技艺的学徒已经达到20余人,已设计出产品50余种。”何正勇告诉记者,米林县目前对县级文化资源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并结合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米林珞巴织布制作技艺打造了可以带动村民致富创收的好项目——米林珞巴工坊。

记者了解到,米林珞巴工坊的打造不仅改变了米林县群众从前以家庭作坊为主的经营模式,还组织群众成立了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珞巴博嘎尔传统手工艺制作有限公司,引导群众依托现有的珞巴织布生产性保护基地、米林工布毕秀传习所和珞巴族服饰传习所等设施,进一步完善生产工艺。逐渐形成了以工坊为主体,家庭式生产作坊为辅的生产模式,促进了民族手工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并成功开发出了民族手工产品四眼毕秀、五眼毕秀、竹制饰品盒、竹筐、珞巴服装、围巾、包等4大类60余种产品,大大提高了米林县“珞巴手工”的知名度。

“目前,我们除了打造的米林珞巴工坊外,还对民族歌舞、民族手工业、地方景点、文化微企业等资源进行了整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何正勇表示,米林县已经成立了民间艺术团,以本地民族民俗特色为背景,打造了一批精品文艺系列节目,并于2016年首次参加了藏历新年晚会的演出,很大程度上开拓了米林县文艺演出市场。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米林县目前正利用大峡谷景点资源,在景区内设立了影视基地。此举不仅吸引了众多影视爱好者和专业团队前来造访,还先后成功筹办了两届米林县微电影节。“我们计划将电影与米林县特色风光结合在一起,建设20个外景拍摄点,扩大米林旅游的知名度。”何正勇透露,目前,该项目负责单位正在与米林县旅游局共同协商外景拍摄点的选址工作。

产业惠民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对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除了提高米林县的知名度外,最根本是要带动群众致富创收。

“目前,在米林珞巴工坊上班的工人工资每月已超过3000元。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带动南伊乡琼林村全体村民致富创收。”说到为群众创收,何正勇显得有些兴奋,他告诉记者,米林县将始终围绕幸福美丽新村战略,深入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利用地方民俗文化、地域文化、楹联文化,丰富米林的文化内涵,促进乡村旅游上档升级的同时,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

“为了促进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米林县每年都会为老百姓提供大型舞台,以鼓励各族群众积极展示各自的文化特色。我们还经常邀请村级文艺队参加林芝市桃花节米林分会场和黄牡丹藏医药文化旅游节的文艺演出,同时也为参演老百姓发放专项补贴,帮助他们拓宽创收渠道。”何正勇告诉记者,老百姓除了拥有此项致富增收渠道外,米林县还安排了民间艺术团分批前往各村级文艺队开展培训活动,并为羌纳乡岗噶村、派镇大渡卡村聘请老师设计具有乡村特色的音乐及舞蹈。目前,所有音乐及舞蹈已全部教授于村民。此举将为农牧民群众吸引游客、增加收入及进一步脱贫致富提供助力。

长远规划

让群众真正吃上“旅游饭”

记者了解到,米林县在未来几年的规划中,将重点依托特色非遗文化,合理开发非遗衍生品。

“我们计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聘请专业文化传媒创意公司对米林县进行创意策划,全方位地包装我县特色非遗产品。”何正勇告诉记者,在包装了特色非遗产品后,米林县将进一步打造民族手工产业,大力开发相关的工艺品和文化旅游纪念品。这样一来,可以使更多的老百姓真正吃上“旅游饭”。

据介绍,2017年,米林县已开发出民族手工产品4大类60余种。下一步,米林县将根据现有的非遗资源,聘请专业技术人才,设计具有“药洲”特色的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多方位投放广告。同时,结合旅游产业,重点打造能够吸引人、带出去的文化旅游产品。除此之外,还将根据米林丰富的文化资源及藏医药科普苑、外宣点及多形式展示区域,以动态或静态的方式让前来的游客多方面、多层次地感受“药洲”文化的魅力,并收集本地特色原生态歌舞、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争取在近几年里制作出相关文化出版物。

何正勇告诉记者:“我们预计在2025年前,着力提升文化原创能力,促进文化内容和形式创新,融合旅游产业,形成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吸引力的’药洲’文化产业集群雏形。”他介绍,“药洲”文化产业集群的打造,将给予米林旅游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持,在强化米林文化产业“走出去”模式的同时,能进一步让老百姓增收,让老百姓真正富裕起来。


内容时间:2018-05-2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