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吉隆:三代热索桥见证时代变迁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11  编辑:陈亚丰

核心提示

吉隆,在藏语中意为“舒适村”“欢乐村”。 吉隆镇位于日喀则市西南部,南与尼泊尔接壤,处在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吉隆藏布下游河谷。吉隆口岸是传统的中尼边境贸易口岸,也是历史上与尼泊尔最大的陆路通商口岸之一,素有“迎亲道”“商道”“官道”“战道”“传法道”之称,有着悠久的对外贸易历史。

1961年12月,国务院决定在吉隆设立海关,批准口岸开放;1972年,国务院批准吉隆口岸为国家二级通商口岸;1978年,吉隆口岸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诸多因素,口岸功能基本停滞;2014年12月1日,吉隆双边性口岸正式恢复通关;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实施,2017年4月,吉隆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口岸;2018年1月,被国务院批准增设为药材进口边境口岸。

1.“后花园”装下半部吉隆史

从吉隆县城所在地、海拔约4200米的宗嘎镇一路南行,黑色柏油路顺着河谷蜿蜒而下。车行至吉隆镇,短短70公里,海拔落差达到1400余米。沿途历经高山草甸、干热河谷、亚热带丛林,一路风光旖旎、景象万千,高耸入云的山顶上终年不化的积雪融作条条瀑布,如同洁白的哈达,顺着山脊跌落进滚滚的吉隆藏布。这里,被誉为“珠穆朗玛后花园”。

河谷一路延伸到山另一边的尼泊尔,贯穿整条喜马拉雅山脉,古人将这条天然通道称为“天赐之路”,而后世则将这条通道称为“蕃尼古道”。

历史上,这里就是中国西藏与尼泊尔交往和通商的要道。相传在1300多年前和公元8世纪中,“蕃尼古道”是赤尊公主远嫁松赞干布,印度佛学家宁玛派祖师白玛穷乃由印度入藏的途经之路。

赤尊公主入藏,带来了大量的工匠、僧侣,这条通道逐渐成为佛教传播和中尼文化交流的要道。

“蕃尼古道”不仅有“迎亲道”“商道”“官道”之称,同时也是一条“战道”。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过两次廓尔喀士兵入侵西藏的战争,清政府曾派遣大将统帅由多民族战士组成的反击部队,从这里把侵略者赶回老家。电影《驻藏大臣》重现历史事件:六世班禅的异母兄弟沙玛尔巴,勾结廓尔喀劫夺扎什伦布寺的珍宝,乾隆皇帝派福康安、和琳二人率藏、汉、满、蒙等各民族军队赴藏,联合抗击廓尔喀侵略者,决战热索桥,进入廓尔喀。

“吉隆沟两侧山峰陡峭险峻,山谷中涛声隆隆、云雾升腾,路边古树参天、藤萝缠绕,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还拥有丰富的人文景点。”陪同采访的吉隆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多吉欧珠告诉记者,吉隆县正大力开发这些景点,让来往游客既能领略到吉隆壮美的自然风光,又能感受到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

2.小山沟里的幸福生活

吉隆口岸曾经是中国西藏对尼泊尔最大的贸易口岸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诸多因素,口岸功能基本停滞,居住在吉隆镇上的边民,守着口岸这一独特的地位优势,却没能过上全面小康的好日子。

56岁的吉隆镇吉隆村村民白玛,1980年便在镇上开起了边贸商店。在与记者闲聊中,老人家显得非常健谈,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那段艰难岁月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那时候家庭负担重,家里5个小孩,说是开了个边贸商店,但边贸生意名存实亡,一没有尼泊尔边民过来,二没有国内外游客,其实也就给当地老百姓卖点小百货,挣点零花钱补贴家用,日子过得极其拮据。”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逐渐加大,吉隆口岸加快建设步伐,一步步成为西藏的边贸重镇。

白玛30岁的女儿旦增前些年继承父业,接手了父亲手中的边贸商店。记者走进旦增的边贸商店,本地产的木碗、藏香、银器、虫草,尼泊尔的香水、饼干、佛像、玛瑙、宝石,中原地区的丝绸、陶瓷、布匹等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采访中,不时有国内外游客前来购买,不到半小时她便卖出了5000元的木碗、香水、玛瑙等物品。

“现在来吉隆的游客越来越多,就与2015年尼泊尔‘4?25’地震前相比,这里的人流量至少增长了一倍,生意越来越好做。”旦增告诉记者,仅去年一年她的边贸商店就赚了至少60万元,看准了商机的旦增今年又在镇上新开了一家藏餐吧,生意也非常红火,估计一年下来也能挣个20万元左右。

漫步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记者随意走进一家尼泊尔工艺品店。来自吉隆村的店主尼玛仓决介绍说,工艺品店已经开了有15个年头了,店里的商品大部分都是从尼泊尔进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看着进进出出一波又一波的客人,不用问,收入肯定十分可观。

“现在吉隆村的老百姓,几乎家家都和边贸有关系,要么开边贸商店、工艺品店,要么开宾馆酒店,要么开餐厅茶楼,真正实现了户户有门道、人人有事做、天天有收入。”多吉欧珠表示,如此好的发展态势,让大家更有信心,到2020年一定能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

3.三代热索桥见证千年口岸历史变迁

位于中国西藏和尼泊尔边境的吉隆口岸上,从废弃的木质桥到狭窄的铁索桥,再到宽阔的石板桥,不同年代的三座热索桥并排而立,成为这个千年口岸双边贸易的历史见证。

在桥的一端,宽阔整洁的柏油路一路延伸向祖国的大好河山,桥头一栋5层的联检大楼巍然耸立,楼顶正面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徽下方的金色汉、藏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吉隆口岸”熠熠生辉。联检大楼附近上百辆尼泊尔货车整齐排列在道路一侧,正等待着依次验放,象征着今日吉隆口岸的繁荣发展。

“曾经的吉隆口岸并不活跃,进出口岸的物资只能靠人力在狭窄的热索桥上背进背出。”热索村村民达娃对记者说。

西藏和平解放后,吉隆作为商业口岸的潜力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了便于开展边境贸易,1961年12月,国务院决定在吉隆设立海关,批准口岸开放;1972年,国务院批准吉隆口岸为国家二级通商口岸;1978年,吉隆口岸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中尼两国政府签约商定,边民可在双方境内30公里范围内出入,开展自由贸易。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把西藏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吉隆口岸建设步伐加快。2014年12月1日,吉隆双边性口岸正式恢复通关,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实施,2017年4月吉隆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口岸,2018年1月被国务院批准增设为药材进口边境口岸。

“2017年,经吉隆口岸出入境人员达11.9万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2.68万次;进出口货物总量11.74万吨,货值28.35亿元。”随行的日喀则市委常委、吉隆县委书记帕珠表示,目前总投资2.8亿元的吉隆镇排水、供水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已基本完成,口岸市政基础条件不断完善,货物查验场项目正式运营,保税物流中心即将动工建设,帮兴产业园区年内也将初具规模,总投资8000余万元的口岸二线联检区已开工建设,吉隆边合区总体功能布局雏形初现。下一步,口岸边贸额必将迎来急剧增长,吉隆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

我们相信,随着南亚大通道的建设,未来,一个全新的吉隆口岸,一个全面发展的吉隆必将长久屹立在世界屋脊。


内容时间:2018-07-0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