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改则县脱贫攻坚总体工作开展情况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29  编辑:陈亚丰

一、贫困状况

改则县是全区4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48个贫困村(居)中有46个深度贫困村(居)。2015年底,全县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273户7532人,贫困发生率为34.01%,经5次动态调整后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42户7888人,贫困发生率为35.62%,通过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十项提升”工程,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48个贫困村(居)全部实现出列,剩余贫困人口0人,贫困发生率为0、贫困人口漏评率为0、贫困人口错退率为0。过去的老百姓较为封建迷信,现在是竖着大拇指感党恩。

二、瞄准攻坚重点,在“实”上发力下苦功

(一)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保脱贫。安全饮水方面。“十三五”以来共投入1.26亿元,完成308眼机井和9个引水管道工程,确保让群众喝上安全的水、方便的水、放心的水,实现了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全覆盖。义务教育方面。深入实施教育扶贫政策,累计完成221名辍学生劝学上学工作,对67名残疾学生开展“送教上门”,39名残疾学生实现随班就读,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0辍学,顺利通过了自治区均衡教育验收评估,实现学有所教。医疗保障方面。通过落实“三个一批”分类救治,实现大病集中救治171人,慢病签约救治688人,重病兜底救治11人,救治率达100%,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签约团队48个,参与签约医生202人,先后完成家庭医生诊疗服务32000人次,群众满意率90%以上,实现病有所医。住房安全方面。投入1768.61万元实施315户危房改造,其中C类249户,D类66户,让贫困群众都住进了安全住房,实现居有其所。

(二)紧盯“十项提升工程”铲穷基。电力方面,累计发放光伏设备1501套,实现所有贫困户用电有保障。道路方面,通过大力实施交通项目,全县乡镇公路通达率达100%,通畅率达100%,建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通畅率达80%。通讯方面,通过建设升级移动信号基站,全县49个村(居)实现通讯全覆盖。邮政网点方面,通过村(居)活动场所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全县6乡1镇49个村(居)邮政投寄网点实现全覆盖。科技方面,选派科技特派员94名,指导群众科学从事牧业生产,大力推广象雄半细毛绵羊、野血牦牛和白绒山羊等优良畜种,有效促进了牧民增收。教育方面,全县共有1所中学,8所小学,18所幼儿园,落实资金1.5亿元,实施学校改造项目25个,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文化方面,发放1500余套卫星接收设备,让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声音图像实现全覆盖、成为最强音。民间艺术团巡回演出39场次,进一步丰富了贫困群众文化生活,逐步转变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卫生方面,实施医院改造项目4个,县人民医院已顺利通过“创二乙”等级验收。进一步提升卫生服务软硬件水平,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保障方面,实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4个项目,105名五保老人、55名孤儿实现供养、供上学,有意愿集中供养率达100%,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依。

(三)紧盯产业发展改穷业。截至目前,规划内的14个产业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按照“五定三统一”的要求,与3675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实现利益联结,已经向907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发放产业分红140.2万元,项目运营后,452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产业项目中实现稳定就业,平均每人每月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积极争取各类扶持资金4000万元,发展小型扶持生产项目41个,已经完工40个,投入运营40个,覆盖全县40个村(居)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327人就业,实现建档立卡群众多渠道就业增收。四年来,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2671人。

(四)紧盯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原则,全县已完成易地搬迁任务312户1339人(其中县“圆梦新居”搬迁44户199人,狮泉河镇康乐新居搬迁255户1085人,拉萨“羊八井”搬迁13户54人)。不断完善圆梦新居水、电、路、讯、网、暖等基础设施,提升了教、科、文、卫、保等服务能力,以产业为支撑,实施圆梦新居配套产业扶贫项目4个,实现搬迁群众44户就业分红全覆盖,搬迁群众在周边开办茶馆、洗车场,每月实现营业收入2万元左右。四年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1456人脱贫。

(五)紧盯生态补偿改穷貌。坚持“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关系,按照生态补偿转移就业岗位政策要求,按照生态补偿转移就业岗位政策要求,2016年至今,全县共安排生态岗位28636人次,兑现岗位补助资金9151.575万元,让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增加现金收入。四年来,通过生态补偿实现2640人脱贫。

(六)紧盯教育扶持断穷根。通过落实教育“三包”政策、九年义务教育、升学资助和奖励资金、贫困大学生补贴等政策,累计发放“三包”经费4863.88万元,营养改善资金951.68万元,受益学生15068人次;兑现贫困大学生资助金144.65万元,受益贫困大学生220人次;127名“两后生”实现稳定就业,60名“两后生”参加学历提升;并为每名残疾学生每年发放特殊教育补助资金4000元。四年来,通过发展教育实现841人脱贫。

(七)紧盯社会兜底解难题。及时足额兑现2403户7701人次农村低保金1103.73万元,所有农村低保人员得到有效救助;为11873人次发放定向补助资金1027.52万元;医疗救助1535人次454.32万元;临时救助2307人次460.82万元;及时足额兑现2214人次残疾人“两项”补贴248.9万元。四年来,通过社会保障兜底实现280人脱贫。

(八)紧盯就业培训脱穷境。坚持市场导向,结合产业扶贫项目,强化“订单式”培训,四年来,累计开展挖掘机操作、餐饮服务、酒店服务等各类技能培训99期3369人。通过灵活有效就业措施的实施,实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939人稳定就业。同时,加大对已就业贫困群众的后续跟踪服务,每月对就业稳定性和增收情况“回头看”,确保实现“真正就业、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九)是紧盯金融扶贫破穷局。成立金融支持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做好脱贫攻坚金融保障工作。四年来累计落实贫困户小额信贷9730万元,带动贫困群众2224户。普惠金融工作扎实推进,建立5个“三农”金融综合服务站,通过“一卡通”,方便、快捷、安全的把各项惠民政策补贴及时向贫困群众兑现,农牧区金融服务环境不断优化。

(十)紧盯援藏帮扶改民生。2016年以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向我县投入援藏资金7800万元,80%以上投向牧区改革、特色产业、教育扶贫、医疗卫生等民生改善方面。我县2名援藏干部积极主动作为,累计募捐310万余元,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学生600余人次。其中段玉平同志被中央宣传部评为“最美支边人物”,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四、典型经验做法

(一)党建引领促脱贫

在脱贫攻坚战中,改则县以“强化党旗引领,加强党的建设,促进脱贫攻坚”为总体思路,坚持“三真一创”(即:真住、真帮、真心,创脱贫攻坚模范)工作法,党员干部充分发扬先遣连精神,在脱贫工作中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其中最具有代表的是非公党支部,四年来,非公党支部帮助改则县招商引资5700万元,有力推动全县经济发展,带动228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为贫困户、贫困学生提供资金扶持、物资帮助等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87.43万元,带动98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还涌现出一批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其中抢古村党支部书记尼玛顿珠就是杰出的典型之一,被评选为全国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并获得第七届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和“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另外,察布乡多玛村主任多巴带头,组织6户党员富裕户和13户贫困户(绝大部分为无畜户)开展联户放牧,2018年每户贫困户实现增收10000元以上,实现了稳定脱贫;先遣乡玛果村党支部书记索朗带头组织全村28户党员富裕户无偿捐助1364只牲畜,组建帮扶牧场,所产生的畜产品全部归贫困户所有,帮助全村12户无畜贫困户率先实现脱贫;森多村村主任索朗扎西带头捐出自家的290头牲畜,推动全村177户729人顺利组建帮扶牧场,带动全村贫困户共同发展,森多村如期实现整村退出。

(二)改革引领促脱贫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改则县牧区实际,紧紧围绕“构建新型牧业经营模式、促进牧业转型升级”主题,“强化组织引领、创新牧业发展、统筹使用资源、实现共同富裕”的牧区改革思路。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草场统一使用、劳力统一安排、资金统一管理、牲畜统一经营、收入统一分配”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牧业组织化、合作化、集约化发展,全县49个村居实现牧区改革全覆盖,参与群众达11273人,带动贫困户3600人,参与改革的群众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一是以“六个统一”“四个入股”模式实现合作共赢。2016年,改则县首先在物玛乡抢古村和珠玛日村念塔组开展牧区改革试点。抢古村按照四个入股(草场入股、资金入股、牲畜入股、劳力入股)合作方式、六个统一(劳动力统一安排、草场统一管理、畜产品统一购销、经营收入统一分配、无劳力统一供养、在校生统一计分)运作模式,组建“抢古村牧民集体经济合作社”。古姆乡珠玛日村念塔组在借鉴抢古村“四个入股”合作模式下,探索出“牲畜量化入股、规范流转草场、合理安排劳动力、按劳分红兼顾公平”的运作模式,促进生产规模化、组织化。通过牧区改革,2017年,抢古村入股社员人均可支配收入14701.7元,率先实现整村脱贫。珠玛日村念塔组参股社员人均收入达11184.8元,实现整组脱贫。此后,牧区改革全县推广,实现全县所有村(居)全覆盖。二是以“三个定向”“三个统一”模式组建帮扶牧场。按照一个目标(实现脱贫摘帽,共建小康目标)、三级负责(县乡村三级负责)、四化推进(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高效化)的工作机制(简称134工作机制),实施三个定向(定向帮扶、牲畜定向流转、定向致富),三个统一(统一管理、统一机制、统一共享)模式,组建帮扶牧场。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帮扶牧场24个,村集体、党员、富裕户捐(借)出牲畜折合绵羊单位15131只,惠及贫困群众152户769人,通过帮扶牧场,人均年收入增加7000元以上。森多村、根琼村等以“借母畜还仔畜”的运作模式,通过签订“帮扶合同”,明确规定新生仔畜90%归个人,10%归集体,畜产品收入全部归贫困户个人所有,实现人均年纯收入增加5400元以上。

(三)特色产业促脱贫

进入“十三五”以来,改则县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科技引领和持续发展的原则,2016年以来,县委、政府统筹谋划、积极协调,总投资2.6亿元规划实施了扶贫产业项目14个,其中养殖项目8个,种植项目1个,加工项目1个,商贸流通项目3个,资源开发利用项目1个,规划在2020年全部建成,在每年施工期只有5个月,贫困人口全地区最多的艰巨条件下,改则县领先全地区,于2019年底率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在产业项目建设时,积极吸纳周边贫困群众投入人力、机械,369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通过参与施工建设实现劳务创收292.2万元;项目建成后,已经向907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发放产业分红140.2万元,452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产业项目中实现稳定就业,平均每人每月增收1000元以上。确保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早受益、早脱贫。通过14个项目的实施,改则县形成了集中养殖、种植、加工、物流、仓储、销售为一体的大产业格局,扶贫产业项目已经成为改则县脱贫奔康的一渠活水。

在14个大型产业项目建成的同时,我县积极争取各类扶持资金4000万元,发展投资小、见效快的“短平快”产业项目41个,超额完成了既定任务的392.8%,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稳定脱贫和下一步的巩固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察布乡成立了嚓如噶玛扶贫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个人入股75万、13个行政村集体集资195万,2018年正式投入运营,实现创收121万元,为63名贫困群众就业提供劳务创收点,2019年预计年纯收入达到138万元。洞措乡依托洞措扶贫物业楼,发展藏香鸡养殖、扶贫馒头店、招待所、纯净水加工、澡堂等项目,截至目前,共解决贫困群众就业36个,纯收益已经达到45万余元。麻米乡成立了村级经济合作社,利用村集体劳务创收,向外输送两个车队29人29辆车,实现劳务创收123.64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74人,兑现分红资金17.4万元。2018年,合作社实现纯收入677万元。物玛乡率先组建了“抢古村牧民集体经济合作社”。2018年合作社共创收556.8万元,相比2017年总收入增长33.7%,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5.4%。古姆乡大力发展野血牦牛养殖,培育杂交野血牦牛1320头,95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仅2018年,为82户贫困户发放分红13.87万元,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先遣乡依托216国道建设,为施工队添置生产机械、器具等,不断壮大施工队规模,今年以来实现劳务创收310余万元。改则镇依托县城优势,大力发展加工业和服务业。实施改则镇温室大棚、糌粑加工厂、牧家乐、洗车场和家政服务中心等项目,116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今年以来实现创收200余万元。

(四)增收富民促脱贫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改则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紧扣民生实际,抓增收促脱贫建小康,县乡村层层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的农牧民增收领导小组为群众增收提供政策引导、联系用工、就业管理、权益保障等服务,确保输出有保障,群众能增收。一是龙头带动促增收。随着G216线等重大项目全面施工建设,改则县积极协调施工方,以G216施工企业为龙头带动,以乡村道路建设为辅助推动,不断加强道路交通领域劳务输出力度,促进群众增收。目前,仅交通领域就投入创收车辆377辆,人员451人,实现劳务创收1861.6万元,其中贫困户收入224.2万元。二是增收带动转观念。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农牧民实现增收7964.39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42.5元。群众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参与创收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三是添置牲畜促生产。为更好的促进全县合作社发展,帮助贫困群众早日实现增收致富,同时为无畜户和少畜户增强发展后劲,结合各村居草场载畜量,投资10917.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817.5万元,社会自筹1100万元)实施牲畜添置项目14个,共添置本地牦牛6646头、野血牦牛1320头、藏系绵羊41730只、象雄半细毛绵羊1440只、白绒山羊12080只,有力推动了全县牧区发展。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一)内生动力有待提高。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不高,自我发展的意愿不够强,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的意识相对缺乏,自力更生、自主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够高,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到位。

(二)落实帮扶责任不够均衡。在“一户一策、一户多策”方面存在力度不均衡现象,对缺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深度贫困户,除纳入社保兜底和产业扶持外,帮扶形式较为单一,帮扶思路不够宽广、办法不够多。

(三)产业发展资源短缺。因地域资源限制,本地没有龙头企业,大部分产品停留在出售原材料和初级加工阶段。

(四)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近年来,通过国家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极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但受环境、成本、交通、人文及群众居住分散等因素的制约和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影响,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提升空间。

内容时间:2020-01-1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