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自治区畜牧厅驻巴楚县“访惠聚”工作队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06  编辑:刘梦迪

点亮村民致富梦

——自治区畜牧厅驻巴楚县“访惠聚”工作队助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该怎么啃?自治区畜牧厅驻巴楚县“访惠聚”工作队凭借自身在发展农业特别是畜牧业方面得天独厚的政策、资源等优势,为当地各族群众脱贫致富送上许多“锦囊妙计”;同时调动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号召大家动起来、干起来。日前,记者来到巴楚县,探访畜牧厅驻该县“访惠聚”工作队给那里带来的变化。

锦囊一:美丽乡村托起致富梦

笔直的柏油马路,一砖到顶的红砖院墙,庭院棚圈里欢蹦乱跳的多浪羊,笑意盈盈的村民……如今,走进巴楚县恰尔巴格乡奥依阔坦村,映入眼帘的是田园诗一般的和谐美丽风光。

今年,畜牧厅驻奥依阔坦村工作队紧紧围绕民生抓发展,以构建平安家园、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为主题,指导村“两委”抢抓县乡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采用“1+N”模式,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庭院经济发展、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等工作结合起来。让村民在实现“安居梦”“宜居梦”的同时,找到了致富的门路。

畜牧厅驻该村工作队协调整合各类项目建设资金730余万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协助村民建设152套安居富民房,协调县乡交通主管部门追加投资200万元,完成11.8公里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实现乡村柏油路全覆盖,让村民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工作队还自筹资金17万元,在乡村主干道和文化广场周围架设169盏路灯。村子亮起来了,村民心中的那一盏灯也亮起来了。

11月24日傍晚,奥依阔坦村村小学十字路口附近,一盏路灯照亮了达吾提?艾合提家的商店。店门前,达吾提正忙着烤肉,妻子和孩子一起串烤肉,过路行人纷纷驻足品尝。

“现在我家商店一天的营业收入有250元左右,摆烤肉摊每天能挣300多元,在村里的建筑队当泥瓦工还有一份收入,一家人生活得不错。”达吾提高兴地说。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今年村里大力兴建安居富民房,这让通过培训取得了泥瓦工资格证的达吾提有了用武之地。今年10月,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还开起了商店和烤肉摊。“多亏工作队给村里修了柏油路,还装了路灯,现在我可以在路灯下做生意了。”达吾提说。

在恰尔巴格乡库木加依村,美丽乡村建设同样如火如荼。畜牧厅驻该村工作队对每户庭院统一标准,一户一张布局图,做到“五个有”:有安居富民房、有小菜园和果园、有棚圈和鸡舍、有水泥地面、有砖院墙和铁大门。协调100余万元资金开展道路改造、庭院建设、沿街房屋粉刷、路灯安装等。如今的库木加依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庭院经济红红火火。

锦囊二:牛羊身上做文章

在牛羊身上做文章,是畜牧系统的强项,但如何破题是关键。

库木加依村是贫困村,贫困户占总户数的60%。村里人均耕地少,大部分为盐碱地,灌溉条件差。畜牧厅驻该村工作队建立起“企业+农户”养殖模式,联系企业与特困户签订了养殖协议,企业提供架子羊或三个月以上断奶羊20只—30只不等,经过2个—3个月的饲养育肥后再由企业进行收购。特困户一批次饲养30只可获利4500元,一年饲养3批就有上万元收入。该村特困户图尔洪?库尔班说:“从前我想搞养殖却没有本钱,现在好了,我和妻子在自己家养羊就能挣上钱了。”

驻村工作队还在该村大力扶持养殖示范户,养殖示范户自建50平方米以上的棚圈,自购15只以上生产母羊,工作队就给予2000元棚圈建设补助,按自购生产母羊数的20%奖励生产母羊,再奖励1只优质种公羊。积极推广品种改良、多羔多胎、两年三胎,使养殖示范户每年可增收1.5万元以上。目前,全村已发展养殖示范户92户。

过去恰尔巴格乡帕斯吾斯塘村种植结构单一,畜牧厅驻该村工作队协调资金2万多元,为村里引进果树苗13000多株,在500亩棉花地进行套种,今年获得大丰收。驻村工作队队长贺旺斌说,工作队还争取到600亩“退耕还草”项目,引导村民种植苜蓿和甘草,“种草的效益比种棉花高出几倍,村民尝到了甜头,积极性特别高。”他说。

群众想养羊,却没有好品种;想扩大养殖规模,却缺乏饲草料。在巴楚,这两个“卡脖子”问题一度制约畜牧业发展。今年以来,畜牧厅驻巴楚县“访惠聚”工作队积极协调巴楚县出台了《关于推广“种公羊行动计划”和“颗粒饲料行动计划”的意见》,在色力布亚镇和恰尔巴格乡推广。目前畜牧厅7个驻村工作队所在村都设立了颗粒饲料营销点,推广颗粒饲料1800吨以上,极大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工作队还积极实施“调棉种草”工程,鼓励和引导群众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高产优质饲料。从过去的“粮、棉”二元种植结构到“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现代畜牧业的生产方式渐渐深入人心。

锦囊三:特色养殖带动大产业

11月24日,在巴楚县色力布亚镇阿勒台开斯克村一个蛋鸡养殖场内,几名工人正忙着将近万枚鸡蛋放入纸箱。这是这个现代化养殖场一天的产蛋量,这些鸡蛋将被运往周边集市销售。

今年以来,自治区畜牧科学院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当地政府,规划建设3万羽蛋鸡规模化养殖示范场,项目共分3期建成。

今年8月,该工作队投资130万元建设的第一期蛋鸡养殖场建成投产,每天能产鸡蛋1万枚左右。这些蛋鸡的投食、喂水、清理粪便工作全是自动化,养殖场的闭路电视可以全程监控蛋鸡的情况,随时进行管理。

“这是巴楚县首个现代化蛋鸡养殖场,为全县现代畜牧业开拓创新提供了示范,蛋鸡养殖场所有资产归村集体所有。未来,我们还要建纸箱厂、饲料厂,形成产业链。”自治区畜牧厅党组成员、自治区畜科院党委书记、驻该村工作队队长冯东河说。

恰尔巴格乡帕斯吾斯塘村有养殖鸽子的传统,畜牧厅驻该村工作队帮助村里建立鸽子养殖合作社,翻修村委会闲置房屋,建成鸽舍800平方米,引进各类鸽子6000只。村委会集体经济以鸽舍和4000只鸽子入股,50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家以30只鸽子入股,其他人员按照“自愿、平等”的原则可入股参与。每年年底按实际收益、持股比例进行分红,每年可为入股贫困户带来2250元稳定收入;三年后,可为入股30只鸽子以上的人家,每年带来5000元以上收入。

(来源:华夏经纬网)

内容时间:2016-12-1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