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南充12月2日讯(赵浪平)11月30日,笔者从阆中市政府获悉,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要求,将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新的“一号民生工程”来重点推进落实,使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走在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9个贫困村,1.5万人如期脱贫。
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坚持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确立了“扶贫开发带动区域发展、区域发展促进扶贫开发”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年度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为重点,带动片区扶贫整体开发,达到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良好效果。坚持特惠帮扶与普惠照顾相结合。因人施策、重点突破、兼顾公平,实行两条腿走路。对于特困群众和贫困户采取“特惠”政策,通过农村低保、医疗救助、集中供养等实施政策兜底。对有脱贫能力、有脱贫意愿的贫困群众,通过开展种养技术培训提升能力,促进其走上致富道路。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大病救助2000余万元、临时生活救助750余万元,救助特困群众1500余人,培训特困群众420人次。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今年以来,市财政本级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4000万元,整合扶移、交通等各类涉农资金6000余万元,全力保障扶贫投入。同时,全面推广村民议事会制度,由村民议事会全程参与扶贫项目投放实施、资金使用等监管工作,真正让扶贫开发成为群众自的事情。坚持驻村帮扶与基层组织相结合。对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因村施策,将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等多个力量,交由贫困村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同游领导,整合组织。同时加大基层组织建设,目前,已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47个。坚持抓脱贫与防返贫相结合。针对各别贫困户脱贫后出现因灾、因病返贫的情况,市委、市政府采取跟踪调查、动态采录,全过程、全方位收集掌握每一位贫困群众的情况。同时,不断完善强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安排市本级财政建立了500万元返贫救助专项资金,专项持续救助帮扶因灾、因病等原因返贫的群众。
实施五轮驱动,健全保障机制,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民主治理促动,将法治思维关窗扶贫开发工作的区域。阆中扶贫开发工作多次得到省政协、南充市主要领导肯定。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各类扶贫项目128个,投入扶贫开发资金总额11589万元。在100个村(居)开展建立村民协商议事会制度试点。
内容时间: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