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阆中市创新扶贫机制让贫困户充分受益长久受益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16  编辑:董纯静

四川新闻网南充5月16日讯(涂汉波 张玉胜)2015年,阆中市委、市政府在省政协的关心、支持、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通过外出考察取经、客观研判市情等途径,细化完善了工作方案,确定了“立下愚公志,打赢攻坚战,确保2020年如期脱贫摘帽”的军令状。扶贫工作中,他们突出在创新扶贫机制上下功夫,努力做到了让贫困户优先受益,充分受益,长久受益。

  精准扶贫工作的着眼点是贫困户,着力点是产业发展,落脚点是增收脱贫,这是保障精准扶贫成效的关键!阆中硬性规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0%以上到户,主要用于产业发展。他们结合地处秦巴山区和浅丘山区的实际,组建工作组,实行片区负责制,深入基层和实地调研,探索出针对有劳动力和无劳动力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如何尽快致富,创新了5种脱贫机制模式。

  创新推出“扶贫互助社+产业扶持周转金”模式

  2015年,省安排全市产业扶持周转金900万元,为充分发挥产业扶持周转金的效益,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瓶颈,阆中市率先在全省将产业扶持周转金与扶贫互助社相衔接。在全市45个省定贫困村中,每个村安排产业扶持周转金20万元,每个省定贫困村成立一个扶贫互助社,由扶贫互助社将产业扶持周转金无息借款给贫困户。同时,扶移和财政局出台产业扶持周转金管理办法,发挥乡村监管职能,市政府每年给每个扶贫互助社配套管理费5000元。

  探索建立“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

  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通过依托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的平台,带动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

  实例一:在宝马、洪山等5个乡镇推行“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贫困户的部分土地流转给杨氏果业,除获取较高的土地流转收入外,还可以获取稳定的务工收入,实现就业扶持。 实例二:在西山、东兴等乡镇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西山乡岳林垭村贫困户流转土地给专合社业主,同时每个贫困户向专合社投入由专合社担保的扶贫小额信贷3万元,有劳动力的可选择就近务工,实现了土地、劳务入社,资金入股,贫困户可同时获得土地流转金、劳务收入、由资金投入产生的≥8%的分红收益,盘活资源的同时实现了贫困户增收。东兴镇井溪河村把全村的贫困户组织起来成立养羊专业合作社,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小羊、防疫及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等服务,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将精准扶贫到户资金投入到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为其定额分红(每年不低于10%),贫困户脱贫自愿退出时,专业合作社退还全部本金。 实例三:石龙、清泉等乡镇实行“专业大户(能人)+贫困户”的扶贫模式。石龙镇慈云村村干部对无劳动能力的、持观望态度的贫困户施行獭兔“托养”模式,贫困户每年分配收益不低于投资额的10%,协议期限15年。清泉乡依托回乡大学生创业园,把有能力的贫困户组织起来自行养殖土鸡,创业园为其提供贵州芦花鸡鸡苗、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等服务,无劳力的贫困户的到户资金投资定额分红(每年不低于10%),2020年退还全部本金。

  在飞凤等四个乡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扶贫模式。即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贫困户提供代耕、代种、代收购,提供种苗、农业生产资料、技术指导等服务。服务所需经费经双方认可,由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补助。

  试行资产收益扶贫模式

  即政府将涉农资金项目投入所形成的资产,以股权形式重新量化到贫困户及其他农户。其中在西山已经成立了阆中市西山乡岳林垭集体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议事会确定股权量化方式,即涉农资金项目投入所形成的资产先将25%量化到贫困户,剩余75%量化到全体村民(含贫困户)。资产由公司统一经营,可以是租赁,也可以以股份投资业主分红等形式,所得收益按股份分配。

  探索理财收益扶贫模式

  对于一些无劳动能力及半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生产扶持方式无法进行的,通过将专项扶贫资金委托小额信贷社、银行等机构进行投资理财,所得收益用于贫困户扶贫。目前已在西山岳林垭村试点将4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委托扶贫小额信贷社打理,每年约定7.5%的定额回报,用于该类贫困户的扶持。

  通过上述扶贫模式,对贫困户、贫困人口真正做到了“一户一策”,对症下药和靶向脱贫,切实做到了扶贫措施精准。


内容时间:2016-05-1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