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阆中扶贫:扶真贫因户 施策拔穷根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20  编辑:董纯静

2015年初秋时节,阆中市五马镇东滩坝村村民王玉清刚采的蔬菜,在地边就被商贩抢购一空。“我家种了3亩蔬菜,一年卖菜收入有4万块钱。”王玉清说。东滩坝村地处阆中市金银台航电枢纽工程淹没区,近年来,在市委、市府的关怀和市扶移局的帮扶指导下,我村成功创建了1200亩“四川省无公害蔬菜基地”,每年要产6000多吨蔬菜,并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

东滩坝村是阆中市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阆中地处川东北,不但是“国贫县”,还是金银台、沙溪、红岩子三大电站和升钟、石滩、解元三座大中型水库淹没区移民大市。为了实现全市“贫困村2.1385万贫困户、6.1807万人口脱贫,在2018年前摘掉国家贫困县帽子,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该市将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按照省委“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的要求,对贫困户实施因户施策方式采取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分类实施扶贫帮扶措施。让贫困人口“一个也不落下”,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的“组合拳”破解扶贫难题。

新村建设 为贫困农户搭建增收平台

岳林垭是全市较为典型的贫困村,山高坡陡,资源匮乏,经济极为薄弱。2015年列为精准扶贫村后,加快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步伐,为实施整片联动,市委、市府将紧邻岳林垭片区的五个贫困村采取集中捆绑打造,从产业、基础、能力、民生、民主治村等多方着力,实施整村推进与精神扶贫相结合,以合作社+贫困户和企业+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符合本地优势的川明参产业,目前已完成300亩排苗播种,实施了400亩猕猴桃补苗补种。按照每只补助300元的标准,发展山羊养殖户20户,养羊120只,并选址规划完成3个新村聚居点,对无力发展产业的特困弱势人口,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全部钠入了政府兜底民生保障,全村基础设施正逐步改善,对6座病险山坪塘和9口蓄水池进行整治加固,提高了蓄排能力。民主治村有了长足发展,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主已成为该村脱贫减贫的村级组织议事原则。

2015年9月,东兴镇东岳坝村。阳光下,栽满各类蔬菜和景观林木的田地被一条条新建的水泥沟渠分隔开来,错落有致,田里村民们在忙着排灌和锄草。

“现在路通了,水通了,种地由合作社统一规划。土地流转后,我只管放心干活挣钱,种上的菜一到成熟,自然有人来基地收购,不愁销路,日子比以前好很多。”村民冯元清高兴地说。而两三年前,他一年收入只有千余元。现在种什么、发展什么,我们可以自己作主,政策知晓权、决定权都交给了我们。

2013年,阆中在编制完成金沙湖库区发展规划和2013-2015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整村推进示范片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启动了金银台电站淹没区的文成镇梁山关村、大桥村,五马镇杨家垭村、东滩坝村,东兴镇东岳坝村移民后扶整村推进示范片建设。

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市扶移局将移民后扶整村推进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将库区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人民群众满意为落脚点,通过政策传导借助本村自然优势,采取“支部+专合社+农户”的新模式,采取“输血”与“造血”并举,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据介绍,示范片建设规划投入资金5304万元,涉及移民后扶的34个项目投资已全面完成。一村一策 产业“造血”各显身手。

“资金一砸进去,各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东兴镇东岳坝村,500亩的蔬菜基地成块型,宛若棋盘式地生长着各类繁茂的时鲜蔬菜;在五马镇杨家垭村,近600亩中药材郁郁葱葱,放养的数千只山鸡在山林里窜来窜去,悠闲自在;在文成镇大桥村,500亩的蜜柚呈黄呈亮,一派待采的丰收景象,成为山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规避扶贫靶心不准,岳林垭村两委班子都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在土地流转、脱贫项目选择上由群众自己申报决定,都愿意选择将专合社作为“造血细胞”,由专合社组织村里300多人集中流转土地,种了500亩的水果玉米、经济林木等。“合作社目前已积累资金30万元以上,实现人均年增收达2000余元。”该村村支书兼合作社社长冯元碧信心满满地说,“今年实现100万元销售额基本不成问题!” 目前,各地定单都相约而至。在杨家垭村养殖基地里,笔者通过监控器,把跑山鸡、鸭、羊、猪挨个“巡视”了一遍。村支书蒲子菊告诉笔者,现在基地跑山鸡养殖规模近5000只,年产蛋约40万枚,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可带动村民增收近千元。我们正筹划扩大规模,以满足市场定货需求。

目前,整村推进示范村已基本实现“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每户都有持续增收的产业,并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现代种养基地。示范片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贫困农户收入增长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础设施 疏通发展的“毛细血管”

近两年来,阆中打破村域乡界,“点、线、面”有机结合开展连片规划。“点”就是以个体为单元,改善住房、饮水等生产生活设施;“线”就是以道路通达工程、流域河堤治理,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为主线,为贫困村发展配套;“面”就是全力配套实施村级活动场所、1+6便民服务中心、乡村文化卫生站(室)、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通过“三步走”,阆中市全面突破了贫困人口在交通、人饮、人居、医疗、教育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瓶颈。

杨家垭村地形复杂,村里有一半人在山上生活。解决交通问题后,村民一下就有了发展动力。“路通了,蔬菜就好卖了。加上养鸡收入,我一年能挣十来万。”村民孙少永说。

一年多来,精准扶贫示范片村已新建及硬化村道13.09公里、便民路9.3公里,新建公路桥梁一座;维修整治山坪塘5口、新建蓄水池20口、维修整治提灌站2处、新建排水渠10公里。

结对帮扶 为扶贫精准发力

阆中市委、市政府精确锁定扶贫对象,精准确定帮扶干部,精确制定扶贫措施。2015年,阆中市从市级机关抽调干部,按照市委、市府五个一工作措施,为建档立卡贫困村每村落实一名市领导联系人,派驻一个驻村工作队,落实一个市级帮扶单位,派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每个贫困户落实一名帮扶责任人。各乡镇、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一户以上的贫困户,与贫困户一帮一结对子,结穷亲,为贫困户送技术、传信息、编脱贫规划、找致富门路;并在所有贫困村开展了产业扶贫、教育培训和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措施。东岳坝村村民蒲志清老两口在帮扶干部的协调下,被安排到村里的专合社打工,每人每天可挣取收入50元。而像他这样有了稳定收入的,全村还有几百人。在帮扶干部的指导下,文成镇大桥村除了发展柚子产业外,还在江边建起了5家农家乐,家家生意兴隆。其中4家都是困难移民经营的,可为村里提供40个以上就业岗位。

阆中市委书记蒋建平说:“精准扶贫的要义是使真正贫困的群众得到帮扶,破题之举在于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实行差距帮扶,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我市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到村到户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采取‘输血’与‘造血’并举。去年末,我市又组织了三个工作组,对63个贫困村、15224名贫困人口进行对接,落实了帮扶资金4251万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内容时间:2015-10-2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