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越西县打造高山优质蔬菜产业促农增收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1  编辑:陈亚丰

“这几天正是收获马铃薯的季节,很多村民都在这里打工,不用出去,非常的方便,一天可以挣八十到一百多块钱左右,估计一个月下来能够挣二千到三千元。”越西县竹阿觉镇俄布村村民沙马阿良莫高兴地说道。

竹阿觉镇俄布村高山蔬菜示范基地是越西县因地制宜,集中力量打造以高山优质蔬菜为主的生产线,打造“一村一品”优势产业带之一,它采取“县农旅投公司+引进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种植了绿色生态马铃薯300亩,其中华颂7号又名(黄金薯)90亩,丽薯六号90亩,其余品种共计120亩。通过测产,300亩马铃薯平均亩产可达3000—4000斤,可实现总产量100万斤,实现总产值100多万元,带动50至80户贫困户,实现年平均收入每人12000元左右。绿色无公害马铃薯的种植,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带动了当地老百姓增收。

日前,正值华颂7号(黄金薯)收获的季节,村民们正忙着收获马铃薯。基地购置了现代化马铃薯收获机,能够使薯土分离、薯秧分离、薯块集条铺放,提高明薯率,降低伤薯率。村民只负责捡拾马铃薯分级装袋,既节约了劳动力,又提高了生产率。

在另一个优势产业带——马拖乡东河村豇豆产业园区里,百亩连成片的豇豆长势喜人,村民们把一捆捆刚摘下的新鲜豇豆进行捆扎,背到指定地点装车,整个园区一派繁忙热闹的丰收景象。

园区是由越西县农文旅投公司实施的,规划建设1000亩,并引进了夹江联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对该项目合作开发,该公司负责种苗、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形成了集“种植、管理、销售”于一体的模式,大力推动了豇豆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今年,夹江县联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与越西县农文旅投公司合作,在马拖乡种植了豇豆、四季豆500亩,预计估产150—200万斤,农户预计能增收3万元。”夹江联农蔬菜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张燕强介绍道。今年的种植非常成功,目前已经销售了80多吨,销往广州、上海、成都、眉山等地。

“公司在我们村种植豇豆,现在是豇豆的采摘季,我们来打工,每天能挣70元钱。”马拖乡西河村一组汪代芬开心地说到。

为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园区内只招聘所在村劳动力务工,目前,贫困户务工人员就有96户。

近年来,越西县积极大力扶持多元化、多形式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发展,规范和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竹阿觉镇和马拖乡高山优质蔬菜种植园建设,起到了以点带面的引领示范作用,成为了山区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是脱贫攻坚中重要的产业支撑。

“明年公司还准备扩大种植规模,达到1000亩,同时,新建冷链库,发酵池,实现就在基地里面种植、包装、对外运输。”越西县农文旅投公司投资运营部阿加素雄说。(记者 万江)

内容时间:2019-08-1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