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实现百姓的梦想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6-11  编辑:董纯静

小金县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以40个重点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农户增收和解决温饱为目标,以“新村建设”、“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开发式扶贫路子,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06年底新村建设任务全部提前完成。自2001年启动新村建设以来,国家共计投入新村建设资金1697.4万元,新建和改造村公路511.9公里,实施人畜饮水工程79处,新建和改造水利灌溉设施231.6千米,建蓄水池268口。贫困农户实施“四改两建”3223户,改房面积62350平方米,附属设施面积11615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设备651套。建卫生站和两委活动室77所,总面积3580平方米,改造村小学校39所,面积9360平方米。通过实施新村建设,有效地缓解了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等问题,促进了贫困村的发展。

推进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卫生防治、社会保障稳步推进、移民安置有序进行、粮食更换和供应送达群众、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存环境、实施结构调整,推进产业扶贫。大力实施劳务扶贫,拓宽贫困群众收入渠道。加快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步伐。积极争取对口帮扶支援。

经过十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小金县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解决了13869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10年底农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由2001年的36186人减少到22317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104元增长到2010年的3400元。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间,在农村贫困地区实施基本农田建设32573亩,解决了30000多人和80000多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到2010年底,全县农村通电、通路、通水、通电话的行政村分别达到98%、97%、100%和88%。

纵向相比天翻地覆。翻开《小金县志》等史书,不难看出这块幅员5582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千百年来疾病流行、匪患猖獗、战火连绵、民不聊生。新中国建立之后,党和政府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带领各族群众清匪反霸、大力发展生产,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逐步好了起来。然而,因为历史的沉痛、因为交通的限制、因为发展滞后、因为偏远、因为气候相对恶劣、因为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因为居住在高半山等原因,这里的群众摆脱贫病交加的路程充满坎坷,到1989年底,这里8万多人民之中仍有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达45123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4.8%。

小金县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根据地,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扶贫开发上来,实施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从1990年到2010年,全县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45123人减少到29519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64.8%下降到42.44%,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历史、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小金县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相对缓慢,部分农村群众经济极度贫困。在国家和省、州的关心支持下,小金县于1989年被列为省重点贫困县,2002年和2012年被列入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扶贫开发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贫困群众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小金县自列入贫困县以来,扶贫开发经历了开发式扶贫阶段的1989至1993年,扶贫攻坚阶段1994至2000年和扶贫整体推进阶段三个阶段。“十一五”期间,小金县及时调整扶贫开发的思路,把扶贫开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以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培育,促进富民增收为重点,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加快扶贫开发进程。

按照《十年扶贫开发规划》要求,小金县纳入扶持的重点贫困村,2006年底全部重点贫困村的新村建设任务提前完成。新村建设统筹规划,集中扶持,整村推进,坚持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相结合,以贫困村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和产业扶持为重点,完善贫困村公益设施和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改善贫困群众生活环境。自2001年启动新村建设以来,国家共计投入新村建设资金1697.4万元,新建和改造村级公路511.9公里,实施人畜饮水工程79处,新建和改造水利灌溉设施231.6千米,建蓄水池268口。贫困农户实施“五改一建”3223户,改房面积62350平方米,改厨、改坝、改厕等附属设施面积116150平方米,农户改灶573米。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安装太阳能设备651套。贫困村社会公益建设加快,建卫生站和两委活动室77所,总面积3580平方米,改造村小学校39所,面积9360平方米。通过实施新村建设,有效地缓解了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等问题,促进了贫困村生产的发展。

小金县于2005年开始列入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县,共计投入以工代赈资金1300万元,在县内结斯、木坡、沃日、新桥、宅垄、汗牛、美兴镇等13个乡镇的19个村实施易地搬迁,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于海拔2800米以上的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和地处地质滑坡地带的贫困群众,搬迁方式采取适度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项目实施中注重农户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相配套,确保了搬迁群众移得走、住得下、能致富。项目实施以来,共计搬迁贫困农户560户,搬迁人口2539人,新建贫困群众住房5.7万平方米,建移民点道路21.1公里,实施移民供排管渠27700米,蓄水池33口,架设移民点10KV输电线路9.8公里,低压线路21公里,安装供电台区13座。实施种草养畜,扶持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因地制宜发展苹果、葡萄等特色种植业,合理引导发展民居旅游业。通过搬迁,贫困农户不仅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观,收入水平也明显提高。

小金县2008年启动实施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以来,按照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治穷、治愚、治病”相结合的方针,以改善贫病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实施移民安置整村推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患病群众的卫生防治和社会保障力度,突出优势和特色,抓好配套产业扶持,积极组织实施各年度项目,加快推进试点工作。

在注重解决好病区群众长远之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努力帮助病区群众摆脱贫病交加的困境,县卫生局、粮食局、民政局、水务局、农业局、畜牧局等各部门编制了专项规划,各相关部门结合49个规划村的实际情况、特编制《小金县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年度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方案》,方案主要内容为更换粮食、饮水安全、社会保障、移民安置、调整结构、卫生防治。口粮供应在11乡36村实施,贫病人口173人、每年供应2.595万公斤,4年共计供应10.38万公斤,2012年粮食供应仍然继续。2008年起农村人饮安全在4乡11村实施,解决了3015人的饮水安全。建蓄水池11口、铺设供水管道6.45公里、新增恢复灌面4580亩;共计给予28万元的饮水管道补助资金,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大骨节病患者128人,每年度集中供养5人,农村低保123人、医疗救助123人,5年项目全面完成。5年在49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户办工程“四改两建”4776户,农村住房建设135户,改厕33876平方米、改厨70870平方米、改圈74714平方米、改坝54044平方米;新建洗澡间31856平方米;新建通组入户道路57.96公里,村内道路硬化路面18公里;风貌建设883户、39735平方米;改造0.4KV低压供电线路5.2公里,改造30KVA供电台区2座;改造村两委活动中心38所,建设面积11400平方米,添置办公设备38套。为增强村级发展的能力建设,确保村级产业的持续发展后劲,发挥支柱产业扶持资金的长效作用,2008年—2012年在27个移民安置项目村建立了村级产业发展互助基金,完成了章程制定、注册、机构和人员确定的工作。支柱产业建蔬菜基地4906亩、马铃薯基地8335亩、绿豌豆基地2280.5亩、油菜基地建设100亩、特色水果4455亩、 中药材基地355亩、花椒基地385亩。共计完成农村劳务培训1165人,村、组干部培训290人。

在调整结构方面,整治农田2400亩,建优质蔬菜基地2500亩、特色水果10630亩、酿酒葡萄1300亩、苹果基地600亩、马铃薯2500亩;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人3571次、科技入户200户;新改建机耕(牧)道65公里,整治农田4500亩,建道地中药材375亩;引进良种公畜650头,新建圈棚9600平方米、改良点19个、牛羊肉及商品猪产业基地8个;完成人工种草740亩,购良种公畜50头、冻精22支;开展畜牧实用技术培训340人。

在卫生防治方面,建大骨节病情检测点5个,将128名患者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实施对症治疗;装备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设备1个,配置地方病防治监测检查设备7套;培训医务人员10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和咨询50次;发放宣传资料2560份。

近年来,小金县把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项目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截止2012年9月,试点项目共到位资金8281.62万元。5年来通过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项目的实施,小金县在各项目工作中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粮食供应项目覆盖两河、抚边、双柏、达维、结斯等11个乡镇、173名患病群众、5年供应口粮12.975万公斤,让患者不再为温饱问题担忧,从而放心的治疗病情,通过其它系列扶持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饮水安全项目覆盖4乡11村,解决了3015人的饮水困难问题。社会保障项目覆盖11乡30村128人,将5名Ⅲ度患者纳入集中供养,将123名Ⅰ度和Ⅱ度病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和进行医疗救助,积极开展民政救助,改善贫病群众生活条件。移民安置项目覆盖49村4776户,通过四改两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村务活动室建设、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实施,使贫病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房屋亮堂,厨房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行走脚不带泥,不仅有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另外也从种养殖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平均增收480元,让21495名群众受益、7093名贫困人口脱贫,使贫病区群众从根本上改变了贫穷落后的状况。调整结构项目覆盖99村,受益群众14598户、58909人,人均提高27.5%经济收入。卫生防治利用大骨节病情检测点来随时监测病人病情发展及病区病人的增减,通过发放药物,对病人实施对症治疗,做专科研究等来控制病症,减轻病症,减缓病人的痛苦,找到突破口,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显著治疗2人,有效治疗99人,治疗率为83.19%。

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小金县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过上相对宽裕的生活。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基地”扶贫模式,提升葡萄、苹果产业化程度。扶持培育产业龙头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外部发展环境,引进酿酒葡萄加工、苹果加工两家龙头企业,积极给予落实扶贫信贷支持。建立优势产业基地,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近年来,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45.13万元,建设以尹家坪为重点,覆盖18个乡的优质酿酒葡萄基地,建成基地面积5070亩,2006年葡萄产量达到650吨。基地覆盖农户3890户,带动贫困人口13698人。目前,仅葡萄种植产业增加贫困群众人均的收入就达200元以上。小金苹果发展历史较长,由于品种退化,果品市场价格低,销售困难。引进果汁加工企业后,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果农的“卖果难”问题,而且新建澳洲青苹基地面积1500亩,定植澳洲青苹苗木60503株,苹果产业发展覆盖农户1000余户,带动贫困人口3899人,可使贫困群众人均稳定增收120元以上。在实施产业扶贫中,认真调查分析各乡、村的优势和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畜牧业、反季节蔬菜种植和中药材种植,扩大优质豆类、优质油菜和特色马铃薯种植规模,加快产业化进程。

十年来,小金县把实施劳务扶贫,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作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重要途径,依托州职业技术学校和县内职业技术教育,组织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驾驶技术、家电维修、旅游宾馆饭店服务、餐饮服务等,年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350人次。坚持易地转移与就近转移相结合,转移就业300人,劳务输出主要在省内地区和深圳、浙江等地,全县每年农村劳务收入412.68万元以上。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致使小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遭受沉重打击,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严重毁损,特别是全县在近几年实施的扶贫项目损失更为惨重。按照省、州扶贫部门对灾区恢复重建要求,小金县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要求。在19个乡镇,40个行政村,投入国家灾后重建资金2000万元。实施“四改两建”农户5297户,完成改圈79455平方米、改厕31782平方米、改圈105940平方米、改坝105940平方米。新建通组入户便民路45公里,硬化便民路面125.7公里,新建排污管道或明沟110公里。完成风貌建设794550平方米,购置安装农户太阳能5174台(套)。两年内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及产业发展达到和超过灾前水平。

近年来,先后有国家劳务输出服务公司、省林业厅和成都金牛区对口帮扶小金县。在5年的对口帮扶中,省林业厅、金牛区选派人员,带项目、带资金,真心实意地实施对口帮扶,得到了贫困群众的广泛赞誉。省林业厅选派援州干部7人,共计投入帮扶资金5241万元,援助林业生态建设、村小学校建设等项目16个。成都金牛区选派援州干部7人,投入援助资金共计600万余元,实施了广播电视设施、中藏医院建设、村小学校建设等11个项目。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大力开展教育扶贫、卫生扶贫和科技扶贫,通过多种渠道的社会捐助和援建,共计救助贫困家庭学生3500人,援建、改造学校6所,通过香港社区合作伙伴和四川曙光集团等企业和民间组织,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参与式扶贫理念,援助实施农村贫困户安装太阳灶70户,改造农村卫生站2所,实施生态造林115亩。

小金县按照搞好扶贫开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村的要求,结合扶贫开发新村建设,在木坡乡木龙村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木龙村是重点贫困村,结合试点村的实际,将新农村建设资金与新村建设资金捆绑使用,共计投入资金150万元,对试点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和村容村貌建设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自2005年启动新村建设和新农村试点以来,新建改造村公路3公里,新修村内便民道路10000米,改造村两委活动室90平方米,全村安装太阳能设备118套,建沼气池68口。实施改房、改厕、改坝、改厨、改圈农户118户,改造住房面积5000平方米,改造附属设施3200平方米。新建灌溉、饮水管渠12700米,建蓄水池10口。积极引导发展优势特色种养业,推广种植澳洲青苹570亩。通过新村建设和新农村试点,全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村容整洁,环境美观,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村民中有的出门打工,有的在家发展种养殖业,有的从事民居旅游服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激情高涨。试点村文化活跃,金秋农闲时节,常能看见村民跳起锅庄,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场景。试点工作以扶贫攻坚为切入点,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验。


内容时间:2013-06-11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