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好牵线塔桥。组建来料加工产业工作专班,与中国来料加工产业联盟协会、义乌来料加工联合会、义乌市福田街道侨联签订合作协议,制定《来料加工产业发展扶持方案》等扶持奖励政策,精准邀请浙江庆春线业有限公司、义乌市糖猫针织有限公司等企业赴汶来料加工车间考察指导,增添投资信心。二是做好要素保障。依托川青甘高原物流产业园区设立来料加工项目服务中心和产品运转库房,开通汶川义乌来料加工专车,争取东西部扶贫专项资金420万元,利用乡镇国有资产或闲置房产建设上规模、标准化的集中生产车间8个、分车间24个,面积达8430余平方米,采购8套大型机器设备,不断健全来料加工产业要素保障体系。三是调动群众参与。出台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财政扶持政策,配套5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物流、电费补贴和车间主任管理奖补及场地建设,制定来料加工经纪人、从业者绩效奖励办法,择优选派31名来料加工经纪人前往义乌市考察培训,举办11余期专题技能培训班,通过入户宣讲、技能比武等方式增强群众发展来料加工、建设扶贫车间的信心和决心。截至目前,全县共有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等600余人从事来料加工,加工量17000条/天,全年预计完成1000万条的加工产量,实现加工费收入1100万元,初步建立了“经纪人+合作社+扶贫车间+贫困户”造血式扶贫新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增收。
内容时间:2019-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