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精准化”建档。深入9个村(社区)解读相关政策,做好申请对象摸底调查、资格审查等工作,确保人员符合政策要求;同时利用“四川省社会救助平台”,建立特困供养人员档案,目前有特困供养对象25人,其中全自理12人、半护理7人、全护理6人,特困人员建档率100%。
二是“及时化”发放。全面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经费及时发放,分类兑现生活补贴和照料护理费,保障特困供养人员的基本生活,并提升护理质量。截至9月,农村特困供养人员给予400元/月的补助,发放6人;城市特困供养人员给予800元/月的补助,发放19人。
三是“多样化”服务。每名特困供养人员落实1名监护责任人,签订特困供养监护人责任书28人次,签订率达100%。协议明确镇政府、村委会及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三方的权利与义务,监督指导监护人履行照料护理职责,切实保障特困供养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通过“红立方”开展志愿服务,服务居家养老25人次。(乔庄镇:赵俊翔)
内容时间: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