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平武古城镇:脱贫攻坚按下“快进键”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26  编辑:马一鸣

(本报记者 杜畅)近日,记者来到平武县古城镇采访,只见建新村通村道路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施工人员正抓紧砌堡坎、夯路基。“都盼着这条路早点修通呢,以后卖林木、生猪就更方便啦!”建新村贫困户睦兴会满怀期待地说。

今年以来,通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产业、落实兜底政策等举措,平武县古城镇脱贫攻坚战按下了“快进键”。按计划,古城镇今年的脱贫任务是85户290人。“我们在村组道路建设和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着力,以确保全镇的脱贫攻坚工作见实效、出成效。”古城镇党委书记柴志轩表示,在全镇党员干部的合力攻坚下,今年脱贫任务已圆满完成。

完善基础设施 筑牢脱贫基础

古城镇位于平武县中部,地处秦岭-大巴山脉腹地,全镇辖区172平方公里,共有居民1.5万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超过6千人,同时,古城镇也是平武的传统农业大镇,2014年经精准识别,有贫困村5个,全镇贫困人口572户1653人。近年来,古城镇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成功脱贫920余人。“交通条件是制约高山村落后发展的主要因素。”柴志轩告诉记者,古城镇位于秦岭-大巴山脉腹地,山高水深,居民生产生活受地势影响较大。“有的村子直线距离镇中心并不远,但村民出行往往要翻越大山,且道路通行条件恶劣。”

为此,近年来,古城镇加大通村通社公路建设力度,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仅今年上半年,全镇新修青杠、桑坪等村通村通社公路3.6公里,硬化及改扩建通村路14.67公里,另有沙坪、阳南等村在建通村路3.7公里,全年投入共1367万元。

基础设施带来的改变,在古城镇阳南村得到了具体呈现。该村自2014年修建硬化完成了5.9公里通村路后,村民的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路前,这里主要以小规模山地种植为主,村民们在不太适合耕种的地里种植些土豆、玉米等作物,维持生活,大多数年轻人都以外出务工为主业。”作为阳南村第一书记的平武县国土资源局党支部书记曾俊涛告诉记者,通村路修好后,依靠便利的运输条件,村民开始发展猕猴桃种植和高山蔬菜种植,经济收入大幅增加。“我今年种了3亩蔬菜,每亩一季产值2000多元,一年可以收两季,比种地划算多了。”在阳南村槐树坪社,刚脱贫的村民王国仕正趁着冬季对土地进行育肥,他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蔬菜行情好,他的3亩地收入14000余元。

路修好了,村民生活生产便利了,腰包也鼓起来了,曾俊涛告诉记者,该村155户村民,有60户近两年购置了摩托车、三轮车、农用车等出行和生产生活工具。同时,该村5户村民正在谋划成立养猪合作社,进一步丰实腰包。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农业促增收

“高山村落贫困地区脱贫目标的实现,需要深入挖掘农业潜力,找准路子,走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在柴志轩看来,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朝着产业链条高附加值的环节移动,提升农业产业效益,让广大农民能够分享到更大的“利益蛋糕”。

古城镇,也正在朝着这一目标奋力前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为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近年来,该镇不断推进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依托涪江河、羊盘河支流水域及其沿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果蔬种植,已建成魔芋、水产养殖、药材、脆红李、核桃、红心猕猴桃、生姜等基地。在石马、龙嘴等村建立核桃基地3个,面积5000余亩;在青羊村建立生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500余亩;在柏林村建立种植脆红李面积500余亩;在石坪村建150亩红心猕猴桃试验种植区1个;在民权村发展食用菌生产基地150亩。

贫困户要脱贫且不返贫,最终还是要靠产业发展这一核心。“我们十分注重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注重近中远期的规划,建立起贫困户长效的增收机制。”古城镇副镇长牛勇说。

落实兜底政策 助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对于古城镇众多贫困户来说,一系列优厚政策的落实,才是温暖其心灵的最好药剂。

扶贫先扶智,今年以来,古城镇针对部分村民选择外出务工这一致富途径,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增收。截至今年11月底,该镇开展劳务扶贫培训59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00人,新型农民培训139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7634人,其中组织化转移劳动力434人。

落实低保政策保兜底,进一步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镇上半年纳入农村低保共有256户706人,城镇低保47户84人,发放低保及临时救助金共计68.83万元。加强残疾人帮扶力度,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50户,发放助残用具,并组织开展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2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47万元,居家灵活就业直接补贴30户,共计3万元,扶持建卡贫困残疾人39户,共计3.9万元。

实施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促稳定。为避免群众出现因病致贫的事件,古城镇认真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群众参保率超过99%;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6%;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完成率达到100%,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完成率达到100%,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完成率达到100%。(来源:绵阳日报)

内容时间:2017-01-0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