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屏山县:精准扶贫产业致富 山村旧貌换新颜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7-10  编辑:董纯静

四川新闻网宜宾7月10日讯(曹鹏 记者 李春雨)宜宾市屏山县屏山镇柑坳村,3年前原本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个落后、萧条的小村落。短短3年时间过去,在这块土地上,曾经贫瘠的石漠荒坡,成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曾经穷山恶水的“国贫”山村,成为脱贫致富的新农村典范……

屏山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重点县,贫困村78个、贫困人口38914人,贫困发生率14.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

说起小山村翻天覆地的巨变,柑坳村村民乐在脸上,更记在心里:“三年多来,离不开各级部门的帮扶,更离不开精准扶贫的好政策!”

精准扶贫 产业致富

入夏以来,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双峰村绿茶飘香。在茶园里忙碌的双峰村石围组村民罗万年说,多亏“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帮扶,他和村民们都确定了发展茶叶这一主导产业。

“双峰穷窝窝,崖壁住人光棍多。”作为屏山县的重点贫困村,双峰村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山大沟深,土地瘠薄,冰冻灾害较为严重。自然条件差和基础设施落后是致贫的主要原因。甩掉贫困“帽子”是村民们的心愿,更是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大乘镇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围绕“生态双峰、产业双峰”的定位,突破交通、水利、土地等基础设施瓶颈,深化土地产权改革,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做好茶叶、林竹、中药材、土鸡、农家猪、肉羊5篇文章,大力实施村组公路硬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整村推进项目、黑木林农村安全人饮项目、省级土地整理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深入落实“十大扶贫攻坚行动”,“七先七后”扶贫等帮扶工作新机制,加快实现全村脱贫致富。“我们进一步摸清家底,在‘一路二水三产业’基础上,结合贫困现状实情,围绕‘房路水产、科教医保’8字方针,助推全村脱贫发展。”

在屏山镇柑坳村,过去三年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和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帮扶下,通过柑坳人的不懈努力,发展起了200亩核桃、200亩枇杷、1000亩沙仁、10亩钢架蔬菜大棚和400亩高山蔬菜,建起了1户年出栏5000只的兔养殖场和20亩水产养殖场……成功走出一条发展特色产业致富的路子。

目前,屏山县已形成由县领导任组长的15个乡镇攻坚队,由县级机关与78个贫困村联建党组织,并派驻78个驻村工作组,实现了对全县贫困村的全覆盖。

健全体系 精确到每一户

“向贫困彻底‘宣战’,首先是健全责任体系,激发县、乡、村的整体联动攻坚机制。”屏山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从2013年起,该县坚持干部“驻扎在村、下沉到户”,要求县、乡、村三级干部与贫困户签订“扶贫脱贫双向责任书”,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和述职述廉中。

与锦屏镇万涡村2户贫困户签订了新一轮脱贫责任书的驻村干部郑娟说,该村的81户贫困户,由市、县两级扶贫移民局的干部共同对口帮扶,她自己不仅要对帮扶对象制定脱贫计划,更要在驻村期间,发动、统筹各部门力量,“大到协调资金、争取项目,小到针对不同的贫困户,制定不同的脱贫时间、脱贫规划和增收目标等”,确保政策、资金等要素都能用在刀刃上,实现逐户帮扶,逐户脱贫销号。

“短短三年时间里,村里由坑洼土路变成平坦水泥路;村办公室从70平米的危房变为了540平米的二层综合办公楼;近60户村民先后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房……2010年人均年收入只有4283元,到2014年已达到7376元!”柑坳村支部书记曾庆林用一组组数据,对比柑坳村的三年巨变,更憧憬着一个梦想——力争把柑坳村打造成为全县的“新农村建设”样板。

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县、乡、村三级干部驻扎在村、下沉到户地推进着扶贫工作,许多贫困群众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项工作带来的实惠。“公路通到家门口以后,出行便捷了,农产品有了销路,孩子们上学方便多了。”村民们憧憬的未来,正是清平彝族乡龙宝村驻村干部所想。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龙宝村公路今年10月有望顺利完工,这将为龙宝村78户贫困群众的出行提供极大的便利。

扶贫攻坚 输血变造血

脱贫,还须预防“返贫”。“必须从单纯的‘输血式’扶贫,过渡到‘造血式’帮扶。”为此,屏山县联动各级部门,在对全县贫困户的精准扶贫过程中,更注重“授之以渔”。屏山县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鼓励贫困户从被动救济到主动脱贫,该县正大力加强对贫困山村的产业致富路再定位、再开拓,并展开对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依靠双手改变落后面貌。

今年3月,锦屏镇栗子村村民想外出学习茵红李种植技术,帮扶单位屏山县委宣传部就为大家联系了全省知名的茵红李基地,“大伙参观回来后士气高涨,决心进一步发展茵红李产业”。4月,市、县水务局和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水工地勘专业人员、市地质队、市扶贫移民局等有关部门深入到锦屏镇,通过对万涡村等11个贫困村如何解决饮水、灌溉等问题实地踏勘后,形成了具体解决方案;市、县交通运输局为对口帮扶的中都镇永福村硬化6公里村道,解决了制约村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新安镇新民村的贫困户,则收到了由县农林局党员干部定制的土鸡放养计划。5月,该县畜牧局为对口帮扶的书楼镇新大村村民送去鸡苗和养殖技术,“按照目前每户村民成功养殖80羽鸡苗算,今年将助其增收4000元左右。”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确保扶真贫真扶贫。宜宾市屏山县驻村工作组和联系干部始终做到驻扎在村、下沉到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截至目前,市、县、乡、村四级已对应帮扶了屏山县78个贫困村、38914名贫困群众。


内容时间:2015-07-1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